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几句诗是出自哪的啊?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几句诗是出自哪的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出自于《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释义:越白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弄脏,越硬的东西就越容易折断。

注:“皎”,指玉石之白;“峣”,为高直貌。其义不言自明: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于《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释义: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因为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几句诗是出自哪的啊?

扩展资料

《汉书·东方朔传》节选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释义:

《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