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的不同之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带手榴弹的男孩》是另一部被看好的印度电影。一个月前,《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勇夺奥斯卡八项大奖的荣耀向世人展示了印度电影的魅力。也正因此,在含金量很高的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前夕,人们纷纷猜测此次是否又会刮起一股印度旋风。印度影片向来就不缺少话题性,人们无不惊讶于这个极端之国的韧性:一方面,大量粗制滥造的影片能在本土市场长时间呼风唤雨;另一方面,千里挑一的优秀电影又能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屡有斩获。这让《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原著作者维卡斯·斯瓦鲁普感慨不已:“如果不把宝莱坞加进来,就没有真正的印度。”未来票房大户 3月23日晚,在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上,印度影片得到了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音乐等四项提名,可最终一无所获,只有印度影后朴雅卡·乔普拉(PriyankaChopra)得到了一早就确定的“电影票房大奖”。《好莱坞报道》的出版人埃里克·米卡(EricMika)称她是印度当之无愧的一号女星,这一奖项用来表彰她在“如此短的时间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乔普拉是获得“电影票房大奖”的第二人,两年前,同一奖项颁给了创造了17亿票房收入的香港影星刘德华。如果说刘德华的获奖是表彰其近三十年演艺事业成就的话,那么把奖颁给26岁的乔普拉,则是对票房未来的期待。 乔普拉的故事绝佳地解读了印度电影在新千年的崛起。乔普拉的成名之路与众不同,2000年18岁的乔普拉在英国伦敦千禧年圆顶纪念馆戴上了“世界小姐”的桂冠,那是第50年的世界小姐比赛,获胜的乔普拉被称为“千禧小姐”,甫一出道,便获得世界范围的关注。 同是2000年,被誉为“宝莱坞奥斯卡”的印度国际电影学院奖选择进军海外,将颁奖礼放在印度之外的国家举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阿联酋的迪拜、新加坡与英国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都先后承办过这一颁奖盛典,近距离感受了印度电影的热度。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宝莱坞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是为印度电影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渠道上的便利。这样的努力在今天的回报是,在中东、北非、东南亚地区印度电影站稳了脚跟,获得了固定周期的播放,培养了当地市场与印度本土宝莱坞在电影营销方面的互动,印度市场的人气与海外市场票房都是对印度电影的双重考量。 2003年乔普拉决心踏入宝莱坞,接拍的第二部电影就让她在印度影坛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印度电影观众奖”(FilmfareAwards)中摘得“最佳女新人”的奖项,一时赞誉无数。可随后几年,乔普拉的演艺事业几经起伏,一度被影评者贴上“花瓶”演员的标签。直到2008年她接拍《时尚》(Fashion)影片,在片中扮演顶级模特的乔普拉找回了8年前的风采,获得“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女演员,通过5年不懈的努力从一名演艺新人晋身宝莱坞影后。下一个目标,中国 而这五年时间,宝莱坞同样在向商业电影转化,以乔普拉获奖影片《时尚》为例,中国的联想、世界知名运动品牌锐步等企业都在这部电影中开展了隐形广告营销,这使得电影尚未上映就已经收回了一半的制作成本。此外,宝莱坞通过积极改编好莱坞电影,积累电影创作经验。2008年,4000万美元创下印度电影工业票房记录的《未知死亡》(Ghajini)就是改编自好莱坞2000年的惊悚电影《记忆碎片》(Memeoto),再加上《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获奖后的国际影响力,印度电影在高端商业电影的成就不可小觑。 当奥斯卡大奖帮助印度电影在世界地图上敲开了北美电影市场后,哪里又会是印度电影的下一个目标?答案是,中国。而香港成熟的电影产业就是亚洲电影国际化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香港力图将自身打造成“亚洲的世界城”,在700万人口中,有近5万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裔常驻居民,更有20万菲律宾、印尼裔东南亚人口,这对亚洲各国电影进军海外市场有莫大的吸引力。 巧合的是,这次电影节上的一部印度电影名字就叫《从印度到中国》。这是部在印度都充满话题争论的电影,尽管在中国观众看来这部电影对中国认识肤浅,对中国的描述仍停留在“万里长城、中国功夫、故宫”等中国景观上,甚至片中的中文说得都不那么地道,但这部电影背后却是印度电影寻求国际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