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鲁班和公输般是不是一个人?

鲁班和公输般是不是一个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鲁班和公输般是不是一个人?

鲁班和公输般是一人。公输,是他的复姓,般是他的名。后来的人因为他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称他为鲁班。他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卒于周贞定王25年(前444)。如果还不满足,请看:第一节鲁班所处的时代背景 鲁班出生在我国的春秋战国之际,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度。战国以前社会阶级的划分为贵族和奴隶,并世代相传。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井田制的瓦解,封邑制转为俸禄制,贵族随之没落下去。奴隶得到解放,成为小自耕农,并具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经济的发展又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时,生产工具方面所出现的重大历史性变革,主要是铁器的出现和广泛的使用。在青铜器时代,铜工具往往和木、石、骨、蚌制成的工具并存。而到了战国时,不仅木、石工具渐渐消失,就是青铜工具也日益减少,锐利而坚固的铁工具的大量使用,如:锯、凿、钻、斧、锛、刀等,这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对此,李约瑟在〈中国科技与文化〉中指出:“在文艺复兴前和文艺复兴期间,中国在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占支配地位。……古代和中古时期,默默无闻的中国工匠对世界的贡献要远比亚历山大的力学家和能言善辩的理论家多的多。”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又必然促进了生产关系的改变。当时王室没落,诸侯纷争,社会思想活跃,各阶级、各阶层、各行业都出现了很多闻名于世的杰出的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管子、公输子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称为:“九流十家,”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为九流,加上小说家为十家。其中大部分是思想家、政治家。但无疑,鲁班是作为科技发明的领军人物,深深的史无前例的影响着后人。 一、鲁班的称谓 现在,人们通常意义上的鲁班是建筑业的鼻祖,土木工匠的祖师。而历史上真实的鲁班确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一生勤劳不息,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发明了很多物品的科技发明家。最早在鲁班所诞生的年代并没有鲁班这一称谓,而有史料记载的是这一真实人物的称谓为“公输般,”鲁班的出现只是后来源于百姓当中,对公输般这一典型人物真实的进行了周延,进而演义出来的。这同一人物前者与后者的相异称谓,经查证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 1、先秦时期:公输子、公输般、公输盘、般。 2、汉唐时期:公输子、公输般、公输、鲁般、鲁班、班输、班。 3、宋以后至今:公输子、公输般、鲁班。 首先,让我们对公输子的称谓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关于公输子与公输般为一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后来到鲁班称谓的出现,公输子这一称谓也伴随之,古已有之,至今也不绝于耳。“子”在我国是对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人物的尊称。这对于在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家,能有如此称道是非常难得的,也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地位的至尊,这与其为社会创造出的不朽业绩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从三个时期的划分上,我们不难看出,公输子、公输般始终都存在着,而我们熟悉的鲁班称谓的出现是在先秦以后。因此,自鲁班的称谓产生以后,人们就随之有了两种认识,一种为一人说,既公输般与鲁班为一人,理由是,古时候盘、般、班三字通用,《辞源》中:“鲁班”既鲁般;“鲁般”见公输班;“公输班”,《孟子》赵歧注: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说明以上称谓为一人。明《鲁班经》中:“师讳班,姓公输”。唐.《广阳杂记》中:“世尽以公输、鲁班为一人”。仅管鲁班的称谓人们没有刻意的去研究从何时而来,但都指出鲁班和公输般为一人,而且这种认为占主导地位,世人尽以为。第二种为二人说,见于汉《古乐府》中:“谁能刻此镂,公输与鲁班”。此处的公输(指公输般)与鲁班叫人从字面上理解是两个能雕刻的巧匠,无人能比。为此,有很多学者对此加以佐证,公输与鲁班在语意上为两人,实是一人。这样的句法在当时的汉诗歌中,不仅有加重语气的效果,还有朗朗上口生动活泼的韵味。唐代颜师古在给《汉书叙传》做注:“班输既公输班也。一说,班,鲁班也,与公输氏为两人也,皆有巧艺也”。在此,一人说为主,二人说为次。再者,《抱朴子》中:“班输、垂狄机械之圣人也”。在这里垂是一个人,狄又是一个人,因此推断班输为两人。在历史上,这两种说法的存在就无人从其根本上给以诠释,其实质上单纯的一人说与两人说都不是什么本质上的问题,重要的是,人物实质上的同异和探究鲁班称谓从何时而来及为什么。 二、上层社会眼中的公输般 回过头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我们要研究的人物——鲁班。他最早称谓公输般,其所出生的年代,在早期的史料中难以找到记载,我们可以根据记载公输般的几个历史史实及传说中,所涉及到的有关人物,进行考证,可以把公输般的活动大约划定在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30年间。而当时正是我国从春秋逐渐过度到战国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里造就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伟人,被史学家们称作“诸子百家”的时代。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以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时公输般凭着自己的发明创造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如:《孟子》中的“公输子之巧;”《抱扑子》中的“机械圣人。”但是,公输般还是潜移默化的被上层社会所歧视,这也是当时社会的阶层划分所决定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实难相容,而且他们的地位又不得加以改变。如:《抱朴子》中,“工匠之子莫不续事”。可见当时的工匠们祖祖辈辈要给统治者当牛做马,始终都处在社会的底层,不得翻身。在《礼记》中:“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其无以尝巧者乎,其病者乎,噫,弗国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公输般的发明是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当他想用自己的发明来替贵族服务,由于地位的底下,却受到了责备,而无果。可想公输般的尴尬与受到的歧视和得到的不公正。在《墨子》的“公输”与“鲁问”篇中,墨子的弟子们在书中,对墨子充满了赞誉和颂扬之词,这种写法在当时自然也是通例。其中描绘了,“公输般造云梯以攻宋,为不义”。最终,墨子不但晓之以理,还以守城之器进行防御,使公输般臣服于其下。并且,公输子造飞鹊,三日不下,说之为“不利于人谓之拙”。《吕氏春秋》中,“宫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宫室也”。这些记载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及文人们对于公输般欲舍之而不得,取之又无意的阶级社会等级森严和又要为其所用的不平衡心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公输般在当时的发明创造世人皆以为巧人的地位是树起来了,但其自身的社会地位是改变不了的,其还是属于被压迫阶级的成员。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为当时就是再聪明的科技发明家也难登大雅之堂。在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1、在当时公输般自己及第子们这个社会阶层是很难通文墨的,也不能为自己所遭受的不白之贬低进行辩解,和留下文字性的东西以启示后人,更难得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对其发明的民用工具感兴趣,成而进行文字传播。2、难能可贵的是公输般靠自己的发明物品对于社会实际应用的广泛传递,经久不衰,及其弟子们和广大劳动人民在漫长的2500多年来对其技艺和事迹的薪尽火传。 同时,从先秦记载关于公输般的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发明的物品可归类为:军事器械、机械、巧艺、航天等。这些东西理应是上层社会称之乐道的有用之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可以充当他们的御用工具,而当时如果没有他(鲁班)发明的诸多木工匠工具作为基础,使社会生产力极大的提高,这些物品的发明也就无从谈起。这离全面、真实的反映公输般的发明创造相差甚远,多有偏颇,足见当时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阶级意识的片面性、不公正性所造成的危害和误人子弟。 三、广大平民百姓心目中的鲁班 对于上层社会中所认可的公输般,广大百姓是不会认可的,但叫文人们黑字写在白纸上,又无奈,始终也挥之不去。在历史上一旦有文字性的东西出现了,是很难添加或涂改的,特别是在当时,他们又是饱受压迫和剥削的弱势群体。公输般这一个人物是广大百姓中的一员,他来自于其中,服务于其中,荣耀于其中。现如今公输姓氏已无人继承,属罕见复姓。在《通志.氏族略》中:“公输般之后也。”关于鲁姓,《姓篡》中,“周公子伯禽封鲁,顷王34代960余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扶风,新蔡。”到公元前256年,鲁国已灭亡,随之公输的姓氏也随之逝去,公输般是鲁国人,班与般和盘又相通,真实的以前称为公输般(书面用语)又向鲁般过度,而他的声誉又在日渐兴盛,所以到了汉唐时期就应运而生了鲁班这一称谓(开始了有文字记载)。鲁班这一百姓心目中生动、真实、感人的典型人物,传说他不但发明了直接为上层社会服务的几多御用物品,而且发明了许多民用、建筑用的物品、器械,如:规矩、墨斗、钥匙、钻、刨、磨、亭、台、楼、阁等等。而后者大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久而久之,也就淡漠了上层社会对公输般这一人物非全面的认可。在明朝,北京御匠司司正午荣撰写的《鲁班经》中,展现在我们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建筑、民用工匠的祖师,而没有一点军事科学、机械科学的踪迹。这又难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阶级社会两大敌对阶级的不相容与非全面、非公正性,这也是人们至今还存在的对鲁班认识的一大误区。 在此,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公输与鲁班的一人说与两人说的出现就不是什么费解之迷了,在历史上,他也确实叫人费解过,但本质上,真实意义上的公输与鲁班是一致的。他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多领域、多学科发明了很多物品,但在外在形式上及两大对立阶级主观意识上,他们的两个称谓又是不同的,是对一个人的不同认识的两个方面。就如同,平民不会关心攻城掠地用于打仗的武器;统治阶级不会对百姓做工的器具感兴趣一样。但客观的讲,百姓心目中的人物相对的是正确的,但到了后来,在很多真实的传说基础下,又产生了很多神话,这是可以认为传说这种文化载体本身所具有的通病吧。在当时社会文明发展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传说伴随着神话的存在也不为过,因为理想与希望上的东西总是美好的、无暇的和无所不能的。之所以如此,同时我们可以确认为,这也是我们所要谈及人物的魅力所在。他是中国建筑业、民用等行业的奠基者,其发明创造开创的光辉业绩,对后来社会发展影响的深远和宏大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