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里边的“开”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里边的“开”指的是出击,挑战,意思就是以战止战,不会坐以待毙。
“打得一拳开”是毛泽东主席的在抗美援朝时期提出的战略思想,意思就是在弱势条件下强势反击打走敌人确保国家安全,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僵局。对敌之间如果我方的攻击手段使对方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就会产生震慑作用,引起对方重视,不敢轻易回击。
否则不痛不痒的攻击,只会导致对方变本加厉的反击,所以提出以战止战的战略思想,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保家卫国。
朝鲜战争爆发时,如果新中国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
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新中国就被动了。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扩展资料: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典故来由:
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约见民主人士周世钊、王季范。当毛泽东将“志愿军已经出国”的消息相告时,周世钊不无忧虑地表示:“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得到解放,这是建设新国家的大好机会。全国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设,志愿军出兵援朝,是不是会影响和平建设呢?”
毛泽东回答:“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
此时,党中央已经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志愿军也已奔赴朝鲜,毛泽东的谈话显得既轻松又坚定。这份轻松来自艰难作出慎重抉择后的自信,坚定背后则是连续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深思熟虑、集思广益。
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不多赘言。我国不出兵援朝,可能引起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抗美援朝将有怎样的结局和影响?对此,毛泽东都作出了充分估计,最后作出判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这种估计和判断是促使党中央和毛泽东最终作出抗美援朝决定的主要因素。
要从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方向上“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一旦局势有变,就从三个方向上向中国进攻。其最终目的是要包围和扼杀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