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言传身教怎么解释

言传身教怎么解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言传身教怎么解释

关于言传身教的感性解释: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影响人的过程,而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教育方式。针对题主的问题,我提一个观点:家长每时每刻都在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这个行为与家长本身是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你对孩子讲了一番人生阅历,这是言传;你向孩子示范了一遍如何洗袜子,这就是身教。但是我们更需要注意到一些生活场景,其实它也是言传身教的一部分,比如:你下班回家辛苦做家务忙得连轴转是言传身教;你为了升职加薪刻苦攻读更高的学位是言传身教;你认真工作、勤奋努力是言传身教;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言传身教……反过来,你独立一人躲在书房里抽烟,这是言传身教;你与爱人因为某事争吵打架,这也是言传身教;你办了健身卡之后就再也没运动过,这是言传身教;你一到周末就懒床、窝在沙发上看一上午的手机,这也是言传身教;你前天才答应孩子陪他读完一本书,结果才2天就推脱太忙放弃了,这是言传身教;你走在路上被人撞了一下就发生口角,影响了全家人一整天的心情,这也是言传身教……所有孩子眼睛能看得到的、耳朵听得到、心灵能感受到的,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你正在对孩子进行的“言传身教”。所以,这回答了“为什么要言传身教”这个问题。但事实上,言传身教在当下语境下,是要分开两部分来解释的。把4个字一分为二,言传是:说教、说明、讲解、传授等;身教是:用行动做示范。我们上面说,言传和身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方式。言传靠嘴巴说,不管是父母说还是老师说,或者是借助外部媒体来说,说终究是说。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最大的瓶颈在于——说的人涛涛不绝说得再好听再动人,是否能起效果,取决于听的人有没有听的意愿。意愿强,只字片语就能启发心灵;意愿弱,千言万语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相对于言传,身教的教育优势更大,因为它只需要施教者做好自己的行为,无论时间、场合,或者用何种方式,只要你做了,被受教育者看到了、体会到了,就能使对方接收到你传递的信息。所以,身教是一种长期的、不间断式的教育过程。而事实上,结合答主小时候长期以来的体验,与为人父亲之后的见闻,广大家长群体是能够认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等传统理念是家长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准则的。所以,我这里大胆抛出我的个人想法,我们现在探讨言传身教的好处,事实上,更多的是在讨论“为什么身教大于言传”。其原因就在于,当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初步具备看、听、说、摸、爬、走等行动能力之后,儿童向外部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孩子会模仿着大人的言谈举止,去做那些大人们经常在做的事情,比如,如果一个爸爸平时喜欢修修弄弄、做做手工,那他的儿子可能天然地就会喜欢锤子扳手之类的修理工具,有事没事就爱凑在爸爸身边看他修各种电器。答主小时候就因为也喜欢上摆弄工具,把家里的闹钟拆得粉碎,结果装不回去,被家长罚做了一个礼拜的家务活儿。我们也经常看到有许多女孩子会趁家里没人时偷偷地去涂抹妈妈的口红,穿妈妈的套装、高跟鞋什么的……这些都是孩子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在试图去模仿大人的例子。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的脾气秉性、、思维方式、言谈举止、道德品质,也会越来越像与他们共同生活的大人们的样子,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耳濡目染的结果,而言传身教,其实就是达成这个结果的教育方式。而身教的教育效果大于言传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言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好、效果也好;反之,效果就不理想。而身教,并不那么受关系好坏的影响。比如父母二人聊天,内容传进孩子的耳朵,这时,孩子的状态其实是“安全“的,客观的。孩子更能敞开心扉地去接纳这些观点和想法。而言传就达不到这个效果,往往家长刚一开口,孩子就预感到”危险“来临,立刻进入”防御“状态,家长说的话自然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