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有哪些主要内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自私的基因》内容简介:基因的存在最早是由孟德尔在19世纪推断出来的,并不是观察的结果。在达尔文发表进化论后不久,他试图通过对豌豆进行试验来解释该理论。但是直到19世纪末他的研究才被人们所重视。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关键所系,但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忽视。甚至在生物学领域中,忽视和滥用达尔文学说的情况一直令人诧异。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把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介绍给世人,这可以说是首开先例的。道金斯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经过长达约30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每一物种之内,某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留下更多的生存后代,因此,这些得以繁殖的幸运者的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数量就变得更加可观。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区分繁殖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造就了我们,因此,要想了解我们的自身特性,就必须懂得自然选择。
在本书中道金斯将社会学说中的主要论题逐一做了介绍:如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的定义、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等。道金斯以生物学研究上的进展及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将生物进化的单元或层次确定于基因,并通过伦理学语言的运用,说明基因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私”。道金斯认为基因为达到生存的目的会不择手段。如动物照料它的后代,从生物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一种利他行为。但是正是因为基因控制着这种行为,它才能通过动物照料后代的这种利他行为完成自身的复制,使其自身得以生存。所有在生物个体角度看来明显是利他行为的例子,均是基因自私的结果。基因惟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并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由于基因掌握着生物的“遗传密码”,因此,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进化的关键最终都归结于基因的“自私”。
基因是如何面对生存竞争的呢?作者在书中举出了大量的动物行为,生动地描述了基因如何通过博弈,不断建立更为完善的生存策略。博弈的前提是所有的竞争者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所谓自私,不过就是争取自身的生存。为了自身的生存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把对手吃掉一种。道金斯非常内行地介绍了多种生存策略。比如,“如果你比对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对手大,就进攻”,恃强凌弱,这就是我们人类非常熟悉的一种生存策略,谁胆敢打破这一切,必定头破血流。
道金斯认为:“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为一种被称为基因的自私分子而被隐蔽地输入了程序的机器人载体。”相对于自私的基因,他创造了一个相对应的词——谜米(meme),一个用来传达“文化传播单位”的概念。与基因类似,谜米也能复制、变异、遗传等。如音乐旋律、政治口号、牛顿定律、设计图纸、科学著作、小说、诗歌等等,都是由各种谜米构成的,都能通过谜米不断复制、世代传播。人的肉体终有一死,但人创造的“谜米”,却可以相对永生。柏拉图、老子的思想谜米,并不因为柏拉图和老子的离世而失传,它以图书的形式保留,更以观念的形式驻留在世代思想家和大众的大脑之中。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作者用前10章讲第一种复制器,基因复制器,在第11章论述了第二种复制器,谜米复制器。作者声明,对于后者,其作用还无法判定,他说:“如果读者带着DNA并不是形成达尔文进化论基础的惟一实体的认识,合上这本书的话,那么第11章就是成功的。我的目的只是减少基因的分量,而不是去刻画人类文化的最主要的理论。”
由于道金斯在生物学方面的造诣颇深,他能够使读者领略生物学文献中的丰富多彩和引人入胜之处。作为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性著作,《自私的基因》一经出版,便以其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的风格,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之后,随着各种语言译本的出现,道金斯与他的这本科普经典走入越来越多的读者视线,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