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贝塔衰变公式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90(232)Th→80(220)Rn+xα+yβ。α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的氦原子核),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一个α粒子与一个氦原子核相同,α衰变从本质上说,是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的过程。
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电子全部剥离,也就是He²⁺,相对原子质量为4,速度为光速的1/10。 β粒子就是电子,也就是e⁻,质量非常小,速度可达光速9/10。 α粒子是某些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射出来的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氦-4),速度每秒可达两万公里,带正电荷。
γ粒子就是光子,全称光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静止质量为0,速度为光速, γ粒子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当γ射线与物质相互发生作用时,会有光电吸收、康普顿——吴有训散射及形成电子对作用共三种形式。
β粒子是高速的电子,由于带负电荷,会受电磁场影响;β粒子为组成β射线的基本粒子,带有电子流或正电子流;其质量极小,仅为α粒子的1/8000。
阿尔法贝塔衰变的由来:
贝克勒尔的发现和原子衰变理论的建立1895年发现x射线后,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x射线与可见光的联系时,将硫酸铀钾晶体与照相底片放在一起。他惊奇地发现,未经阳光照射的铀盐也能使底片感光。后来他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1896年,贝克勒尔宣布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底片感光。发射这种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元素这种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核三种主要衰变的产生及衰变能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衰变为另一个原子核,同时放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衰变类型有多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核衰变的主要类型为α衰变,β衰变及同核异能跃迁(γ衰变),2.1α衰变不稳定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称为α衰变。
贝可勒耳发现放射性后,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经过10年对α衰变的深入研究,于1908年直接证明了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42He。
设衰变前的原子核(称母核)为AZX,A为质量数,Z为原子序数也即核电荷数。衰变后的剩余核(称子核)为A-4Z-2Y,则α衰变的反应方程为AZX→A-4Z-2Y+42He。
α衰变放出的能量称为α衰变能,衰变能可以应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通过衰变前后的原子核的静止质量之差计算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