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肥东在哪?

肥东在哪?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肥东在哪?

肥东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人口106万人,总面积2222平方公里,辖11镇24乡,县府驻店埠镇。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降雨量878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37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肥东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聚居,繁衍生息自西汉起,先后建置浚遒、慎县、梁县,明初并入合肥县,1949年始建肥东县。今隶属合肥市。肥东历来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进程中取得一定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逐年提高。 肥东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磷、铁、白云岩、花岗岩、地热等30种,具有开发价值的近10种。磷矿是肥东最具特色的矿产之一,也是肥东的优势矿产,丰富的花岗岩、白云岩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肥东县辖22个乡、14个建制镇、2个开发区,面积2211平方公里。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5.98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22.2%;第二产业增加值19.9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1.8%。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7位。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941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6088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268公顷。粮食总产62.2万吨,油料总产15.1万吨,棉花总产0.4万吨。养殖业发展迅猛。全县共建设各类养殖小区93个,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全年肉类产量9.3万吨,增长9.3%;蛋类总产3.2万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4.2万吨,增长6.4%。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优质率显著提高,合蚌路、店白路生态示范走廊建设初见成效。共建特色作物基地2万多亩,各类大棚发展到3万个,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有14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认证,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林业发展迅速。实施退耕还林13.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完成众兴水库除险加固、南淝河堤防加固和内河堤防延伸护砌工程任务,对13座小(一)型水库和10座小(二)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硬化渠道20公里,兴修各类塘坝527口,建设小(二)型水库10座,打砖井83口。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四把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0.5亿元,增长24.19%,实现工业增加值16.55亿元,增长2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0.74%,名列全省第6位。企业改制步伐加快,93家企业退出国有集体序列,1.6万名职工退出国有集体身份,16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2家企业获安徽省明星企业称号。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新增个体工商户3105户,新增民营企业353户,从业人数达 9.8万,入库税金8400多万元。“皖大”、“展丽”、“真心”和“神龙山”牌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年共引进各类招商项目161个,实际到位资金13.1亿元。合肥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24个,到位资金5.14亿元;肥东新城综合经济开发园区签约项目19个,实际到位内资4.18亿元。全县实现出口供货3.2亿元,外贸出口创汇1999万美元,24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外贸综合实力居全省县级前十名。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增长54.8%。完成通达工程和国债项目9条公路建设任务,新增29条123公里乡村公路。相继开工建设一些重点市政工程,销售商品房50.5万平方米,成功举办首届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全县城镇化率达 31%。撮镇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省发展改革试点镇。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共完成财政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34.3%,全县地方收入达到2.36亿元,同比增长14%。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6亿元,增长12.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0.95亿元,比年初净增6.96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卫生工作成绩显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7个乡镇,创建爱婴医院24个,加大公共卫生监管。文明创建取得新成绩,再次荣获省 “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文化工作推陈出新。乡镇文化站“杜鹃花工程”示范点扩大到6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0多户,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旅游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总体规划评审和岱山湖旅游区总体规划中期评审。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县环保局被评为全省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905元,比上年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2858元,增长23.5%。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参保职工2.19万人,2.15万名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全县城镇有6060人参加最低生活保障,有8638名农村特困居民得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