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的写作要求与分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读者来信既然也是一种新闻体裁,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而不是普通的家书,不是朋友之间的问候与酬答,在内容选择上就必须讲究新闻价值,选择那些有普遍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讲究时效性,而且新闻要素要齐全。其次,它虽是新闻,却用书信的形式来写,而书信在写作上是很灵活的,非常亲切自然,怎么想就怎么写;它在风格上是记者与读者的平等对话、执手交流;使人乐于接受。
新闻媒介的来信,常见的可以分为几下几种类型: 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舆论监督,是我党传统作风在办报工作中的体现。读者来信中,批评揭露性内容占有最大的比重,以1992年8月11日《人民日报》第五版《读者来信》专版为例,整版共发了8篇来信,其中批评监督性稿件占了7篇,仅有的一篇新闻照片也是批评性的。其中有批评少数企业生产部门与一些个体商贩勾结,用工业用盐挤到碘盐,使湖北孝感地区缺碘病重新流行;有批评湖南武冈县不法商贩将伪劣稻种大量投放市场,使数万农户受害,等等。又据统计,1986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有9件读者来信获奖,其中批评性来信占了7件。这说明,读者的公民参与意识正大大加强,读者来信在舆论监督中,正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读者来信这种形式,有着独具的优势,因而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来信中,还有不少是表扬性的。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我们身边,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许多直接受益者或被感动者,就把这些人和事写下来,投寄报台,表示自己的感激或赞赏,张扬社会的新风。还有一些来信,又批评,又表扬,把两种情况对比起来写,既鞭挞了落后与腐败,又赞扬了先进与光明。 前面说过,读者来信专栏与专版本是一个民主园地,因此,常有读者利用这一园地,结合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例,论是非,辨善恶,边述边评。例如《人民日报》1992年2月22日《给西安古城以和谐的环境》的来信,通过列举所见种种事实,认为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古都,然而街头许多广告、牌匾。建筑装饰,却与这座历史文化名称的格调不想和谐,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中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问题。
有些报纸的《读者论坛》,基本上也属这一类。 这一类的咨询、求援来信虽然常常是从个人或单位的际遇出发,但又反映了一部分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反映了社会运行中需要解决的某些环节上的问题。这里头,有属于精神领域方面的,也有属于物质领域方面的。例如,《光明日报》1988年5月20日的《办学受挫,我该咋办?》,这是河南淮滨县农民吴金安写给编辑部的信。他在乡里义务办教育,因为只有一颗好心,不懂教育规律,盲目扩大规模,背了一身债,教师工资发不出,教学进行不下去。他到处躲债,腊月三十才敢回家。来信问道:“我该咋办?”编辑部发表了“调查汇报”,充分赞扬他为乡亲子弟义务办教育的精神,又对他办学受挫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引出了教育领导部门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共同思考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