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最后的晚餐》背后的故事

《最后的晚餐》背后的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达芬奇从下定决心画这幅杰作开始,便在成百上千的年轻人中精挑细选,极力寻找一张洋溢着率真与美的面容没有任何罪恶的放浪形骸的痕迹。

最后,经过数周苦苦寻觅,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中,成为基督画像的模特。历经六个月奋战,达芬奇终于画完了这幅传世名作的主角。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达芬奇继续致力于这幅杰作的创作。画作上11个门徒的合适人选一一确定了,最后只有体现叛徒犹大形象的的位置还空着,成了这幅杰作的收官之笔。

你一定记得,为了30块银元背叛基督的门徒正是此人。几个星期以来,达芬奇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人:脸上布满冷酷与无情,贪婪、欺骗、伪善和罪恶留下的疤痕鲜明的刻在脸上。从这张脸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会背叛最亲密朋友的人物。

多次寻找这位能够表现犹大形象的人未果后,达芬奇终于听说在罗马地牢发现一个人,相貌特征完全符合要求,此人恶贯满盈并犯了谋杀罪,被判死刑。达芬奇立刻启程赶到罗马,这个人从地牢里被带了出来,得以重见天日。

达芬奇发现,眼前这个人面色灰暗,头发杂乱,遮住面孔,尽显十恶不赦、彻底沦落的特征。绘画大师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能够在画中再现犹大性格的人物。

经国王特许,囚犯被带到米兰,当时达芬奇正在此地创作这幅杰作。

随后的几个月里,囚犯每天都在指定的时间坐到达芬奇面前,这位天才艺术家坚持不懈,辛勤创作,将这个出卖救世主的叛徒的不光彩形象搬到自己的画上。

达芬奇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笔,转身对卫兵说:“我已经完工,你们可以把囚犯带走了。”

就在卫兵把他带走之际,囚犯突然挣脱卫兵扑到达芬奇面前,痛哭流涕:“达芬奇,看看我,你不认识我了吗?”

达芬奇用那双训练有素的大师的眼睛仔细端详这张已被他连续凝视了六个月之久的面孔,答道:“我不认识你,在你从罗马地牢被带出来之前我从未见过你。”

囚犯不禁抬头仰望着天穹,说:“上帝啊,难道我已堕落到如此地步?”然后转过脸,朝画家哭喊道:“莱昂纳多·达·达芬奇,再看看我,我就是七年前被你当做模特给基督画像的那个人。”

《最后的晚餐》背后的故事

内容背景: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

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

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构图布局

《最后的晚餐》宽420厘米,长910厘米  。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

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

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