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都有什么节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女生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般定义在3月7日这一天。最早由山东大学在国内首先发起,后扩散到中国各高校,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动,是高校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2、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 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 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 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 国际妇女节”、“三八节”、“ 三八妇女节”“女神节”和“女王节”等。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3、妇女掌权日(瑞士)。根据规定,每年1月的前四天,都是瑞士的“妇女掌权日”。在为期4天的节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男人统统“歇菜”。一向对家务不屑一顾的瑞士男人,在这几天也必须老老实实地听从家庭主妇的安排,如果做得不好,可能还得随时返工。
4、妇女狂欢节(德国)。每年的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国“妇女狂欢节”。主要是在天主教地区,即德国西南部的巴伐利 亚、莱茵地区、西法伦地区等地流行。在此期间,妇女“大自由”,男人们不得查探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会被抓问罪。 妇女们会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上演夺权的喜剧。"剪领带"则是这天的保留节目。狂欢节晚上,德国女人们都倾巢而出,参加各种酒会、派对。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家庭主妇们,也难得撇下丈夫和孩子,到外面喝个烂醉,直到深夜由家人接回。
5、妇女求爱日(英国)。每逢闰年的2月29日是英国女性的“求爱日”。在这一天,女性有权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地向自己犹豫不决的情人求爱,而在这一天拒绝女性求爱的男性,则需支付1英镑,作为象征性的“赎免”,或者以绸缎衣服赠给“伤心的女方”。从十七世纪开始,这个风俗习惯广泛流传并普及整个欧洲。英国某电视台的气象女播报员曾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向在场的摄影师求婚,最终“抱得帅哥归“。
6、女孩节(日本)。日本“女孩节”一般是指“雏祭”,亦称雏游、偶人节、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桃花节、女儿节。女孩节本来在农历的三月三日,明治维新后改为公历三月三日。在家中摆设偶人架是女孩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庆祝女孩健康成长。
7、百女节(西班牙)。西班牙蒙尔赞诺镇(Menger Cousineau)把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百女节”。那些订婚而未婚的姑娘们身穿洁白的连衣裙,手擎花枝,登上镇外的小丘,彼此祝福,祈求将来夫妻和谐、生活幸福。
8、主妇休息日(希腊)。在希腊,12月31日即每年逢除夕的第二天,为“主妇休息日”。在这一天,家庭主妇最大,广大男性朋友就需要充当回家庭妇男,做些主妇平时做的活,可以加强彼此的相互理解。
9、妇女节(马维拉)。10月17日是非洲马拉维共和国的妇女节,这一天有全国性庆典,男人要对妻子侍候周到、呵护有加。
10、太太节(德国)。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国汉堡的“太太节”,由妇女组成的演艺团体专演一些宣传男女平等的戏以示庆祝。 “太太节”来源于美国华盛顿的“女士节”。在这段时间里,汉堡、柏林、莱比锡等各大城市都会上演丰富多彩的节目:有女性歌手专场演出;女性乐队表演;女诗人、女作家作品朗读会,以及一些女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女性电影展播等。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是倡导男女平等。一些男性也纷纷向组织者要求,成为表演团体的一员或活动志愿者,以便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太太。
妇女权益: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等领域享有与男子同等权利,妇女儿童的特殊利益应受到保障的原则,作为国家维护和保障基本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制定国家宏观政策时,遵循男女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为妇女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获得通过。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妇女权益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