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诸生是什么意思

诸生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1、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

翻译: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

《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2、指儒生。

《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

翻译:曹参把老年人、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但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

《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翻译: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

3、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韩愈《进学解》:“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翻译: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

诸生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补诸生

关键在这个“补”字上,一般指进入国学学习,类似于今天的免试入学。国学也叫国子学,也叫国子监,都是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才有资格入学,不需要考试,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

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进入,但须由地方层层考试选拔推荐。学习生活费用、往返省亲路费,国家负担。“国子”就是国家之子,就是皇亲国戚王公重臣之子弟。

廪生

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清代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