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反思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反思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反思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所谓“反思文学”,首先就是关于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歌颂与赞美的创作,多和苦难描述联系一体。众所周知,新时期有个最近历史背景即“文革”。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普遍沦为“臭老九”,命运不堪回首。由此人们又进而反思“文革”前知识分子的历史磨难。这就是当时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新时期前阶段文学便对知识分子苦难命运表示了深切同情和不平情绪。 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作家。他们的生活经历了“方革”这一比较特殊的历史背景,当过知青,下过乡,再回到城里读书工作,因此他们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有反思社会、反思人生、反思文学这样一个情结在里面。“忠良落难”、“好人受气”的描述比比皆是。 “反思文学”是对过往政治运动的清理,重在“为社会代言”、“为公众代言”甚至“为革命代言”,因而非常注意传达社会化思想和群体化情绪,看重社会的认可和群体的接受。典型者莫过于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者主要意图不是写个人命运,而是为了证明“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主人公“最终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思想改造”,完全为了表达一种社会化看法。当时这类带有自传性的作品,由个人经历而揭示极左运动和封建专制带来的苦难时,都是立足“为社会代言”,都重在表现社会化情绪,而且动辄和“民族命运”联系。即使从维熙90年代初出版的自传体小说《走向混沌》,也是如此。正如作者在该书代序中所说:“这沧桑的历史血痕,不属于我个人,而属于一代立志报效民族,却为此而承受炼狱折磨的知识分子。”而众多知青文学作品,或控诉极左危害,或表现“青春无悔”,或怀念淳朴乡情,更多也是表现社会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