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出自哪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出自《世说新语·夙惠》第三篇,《夙惠》是刘义庆小说《世说新语》的第十二门,共有7篇,集中展现了当时的一批名流在少年时的聪明和智慧。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 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
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 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扩展资料:
赏析:
这个故事除了说明司马绍聪明外,没有明写晋元帝流泪原因。但根据历史常识我们知道,西晋朝经过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北方边境的五个野蛮民族趁机入侵中国。
五胡攻进北中国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造成北中国千里无人烟,万里闻哭声。晋王室不得已只能南迁,这就是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此时东晋王朝已经定都建康了(今南京)。
长安洛阳以及北中国的大好河山沦于腥膻,被五胡蹂躏,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痛史五胡乱华。
这些切肤之痛,晋元帝和南渡的这些大臣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晋元帝和南渡的这些大臣们听到司马绍这种回答,不禁潸然泪下,掩袖长泣。
人物介绍:
晋明帝
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即晋明帝(322年-325年在位),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
司马绍于永昌元年(322年)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做到对权臣的制衡,使社会呈现向安定的趋势发展。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
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的影响非常深远。
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葬于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