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为何要登幽州台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10年,“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在广州影音展揭晓,歌手张楚凭借专辑《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入选“30年30碟”。歌曲反复吟唱着这样一个主题“生命像鲜花一样绽放,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后来“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得到了无数文青的认可,成了经常挂在他们嘴上的一句流行语。
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位唐朝诗人可不认可这个说法。因为他是当时最孤独的诗人,但他的孤独却是伟大的。
他就是唐诗改革旗手陈子昂。他在三十七岁时,公元696年来到北京南郊一处著名的历史遗迹——幽州台。
(《大唐文宗》里的上官婉儿)
陈子昂之所以要登临幽州台,是因为这个古迹是春秋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是他用于招纳贤才的象征。而此时陈子昂正怀才不遇,正在遭受人生最沉重的打击。
这一年,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的李尽忠、孙万荣叛乱,侵犯大唐帝国。
武则天派出大军回击,陈子昂自告奋勇,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担任参谋军事。但没有军事谋略的武攸宜轻率出兵,唐军连吃败仗,节节败退。
陈子昂心急如焚,进谏武攸宜,并自荐请求武攸宜分一万部队给他率领,去前线迎击叛军。但武攸宜以他向来只是个一介书生为理由不予采纳。后来,在前方又打了败仗时,陈子昂再次进谏。
(《大唐文宗》里的武则天)
没想到,这次竟把武攸宜激怒了,并不由分说地喷了他一脸狗血,把他从参谋贬为一般的战士——军曹。
于是,这个满怀忧伤的人来到了幽州台,睹物思情,写了一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情调怀古悲今,把个人遭际呈现在古今天地的宏大背景中,一扫齐梁以来绮靡羸弱的诗风。失落伤感中蕴含着悲怆的豪情,把一己的孤独升华出终极的哲学意味,是唐诗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
想想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后都不见同类,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在感念更古不变的大自然似的,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这孤独直击根本,不留一丝余地,其缥缈和茫然近乎绝望,可谓孤独得空前绝后,所以就超越了一己的悲欢,一己的小孤独,成为了一种人所独有的伟大感受。所以这种孤独不仅不会使人颓废沉沦,反而会把人的使命感、高贵感激发得昂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