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定鼎门的建筑结构是怎样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盛唐时定鼎门为3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古代实行“左入右出”,3个门道中东门道用于进城,西门道用于出城,中门道为帝王专用的御道,3个门道的宽度均为5.8米。
门扉是安装在门道中部的,东门道北端被古洛渠破坏,门道的东西两侧各对称布有15方地栿石,对称分布,用于安装大型排叉柱。排叉柱一半包在隔墙里面,一半明露并涂有红漆。排叉柱的下面有榫,安放在地栿石的榫窝内,增强柱子的稳定性,同时起到支撑城门的承重作用。地栿石彼此之间留有间隙,砌青砖为壁,其外抹有白灰墙皮,墙皮外装饰有红色颜料。
中门道,破坏最为严重,仅存三方的地栿石,在地栿石下面铺有整砖和残砖,砖块下面有河卵石,河卵石下面还有坚实的夯土层。
西门道,保存有地栿石、门砧石、立颊石、车道石、撞石和路土等,门砧石上面居中有安嵌立颊石的凹槽和安嵌门臼的臼窝,立颊石上面有安装门框的长方形凹槽,侧面凿有镶嵌门限的凹槽。
车道石保存着车辆反复碾压所留下来的痕迹,地栿石的外侧有撞石,用于防止车辆撞击城门而设置。城墙外侧有5层包砖,包边砖均为斜面,砖缝很小,砌筑十分考究。每块砖都比现在的砖要大很多,重量在3.3千克至3.4千克之间,有着很严格的要求。砖在隋唐时期非常珍贵和稀少,只有皇家才能享有包砖的待遇,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保护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