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它诞生于1835年,由美国传教士伯驾(Dr.ParKer)先生创办,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西医院;1886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遂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中山大学,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分南北两个院区,院本部位于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占地面积32150平米。 在这片中国西方医学的发源地,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周寿恺、毛文书、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等一大批勇于创新、默默耕耘的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国首例膀胱取石术,首例病理解剖术,首例眼疾手术,首张医学X光片,第一个医学留学生和第一个女医学生,第一本医学杂志等,都在这里诞生。 历经172个春秋,医院已经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声 仪、碎石机、骨密度仪、自动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热疗隐形超声刀、高压氧等一大批现代化设备,下设内科(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呼吸、血液、泌尿、风湿)、外科(普外、泌尿外、心胸外、骨外、神经外、烧伤整形外、小儿外)、妇产科(生殖内分泌、肿瘤、围产)、儿科(血液、新生儿、呼吸)、耳鼻喉科(耳、鼻、喉)、口腔科(颌面外、修复、口内)、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急诊科、综合科、监护科(ICU、CCU)、神经内科、康复科、肿瘤科、麻醉科、放射科(放射影像、放射介入)、检验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输血科、药剂科、预防保健科、手术室、供应室、医学研究中心、博济医疗中心等数十个临床和辅助科室。其中一级专业科室16个,二级专业科室27个,医技科室1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授予点12个,硕士授予点27个,其中内分泌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为医院重点专科。 1949年医院展开床位仅195张,日门诊量不足220人次,1958年床位增至500多张,日均门诊量1500人次以上;1984年医院职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8人;2005年全院职工1332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135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11个,博士导师19人,硕士点27个,硕士导师100多人。2006年,全院开放床位1380张,年门急诊量130多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万多人次。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于2002年开业,全力创办以普通外科为特色的大专科、小综合院区,打造华南地区肝胆外科特色品牌。 近几年,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02年,小儿血液科中国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干细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尔卫博士与哈佛大学医学科学家合作 ,应用RNA干预抑制病毒感染的研究论文发表于2002年7月《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杂志,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03年度世界十大 科技进展”代表性成果;消化内科《自主免疫状态下乙肝病毒变异的规律》课 题参与国家973计划;小儿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系列研 究》、内分泌内科《关于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别获2003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 奖、二等奖;2004年度儿科《提高儿童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妇产科《保存卵巢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内分泌内科《糖尿病足的预警和综合防治研究》分别获取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多年来,医院为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连续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2003年获全国、省、市三级抗非模范(先进)单位。医院秉承南北院区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学科群为主体重新布局,实现一个医院、两个院区、各具特色,统一品牌管理,将优良传统和文化在两个院区发扬光大,实现成为一所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强大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的战略目标。 周边公交:(南方大厦站)209 217 31 38 538 552 556 夜26 夜7 128 131A 186 1 208 219 236 281 57 64 旅游2线 夜1 夜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