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诡辩学派?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古希腊的诡辩学派与柏拉图学派 公元前430年,古希腊出现了诡辩①学派和柏拉图学派。 诡辩学派(Sophist)是雅典的第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中包括了各方面的学者大师,如文法、修辞、辩证法、演讲术、人伦以及几何、天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学者。诡辩学派的数学研究中心是历史上有名的几何三大问题:(1)三等分任意角;(2)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的二倍;(3)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一已知圆。这些问题之难处,在于作图工具限制为圆规和不带刻度的尺。后经柏拉图(Plato,约前430—349)提倡,被欧氏收入他的《几何原本》中,成为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难题。直到19世纪由凡齐尔(Wantzel,1814—1848)(1837年)和林德曼(Lindemann,1852—1939)(1882年)分别证明了三大难题用尺、规作图的不可能性。最后F?克莱菌(F.Kiein,1849—1925)又于1895年给出了不可能性的简洁证明,才彻底解决了2000多年来的悬案。(注意:在当代甚至今天还有不少青年企图一鸣惊人,把精力用在已经解决了的三大问题上,实在遗憾!) 诡辩学派的安提丰(Antiphon,约公元前430)在解决“化圆为方”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方法,后人叫“穷竭法”,是极限理论的萌芽。安提丰的方法是:先作一圆内接正方形,将边数加倍,得内接8边形;再加倍,得16边形。如此作下去,最后正多边形穷竭了圆,总可以作出与正多边形等积的正方形,故圆可化为方。 显然,圆化方的结论是错误的,但它向人们展示了“曲”与“直”的辩证关系和一种求圆面积的近似方法,启发了人们后来以“直”代“曲”解决问题。如阿基米德割圆术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化。 继诡辩学派之后,领导数学活动的是柏拉图学派。这一学派的领袖是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30—349)。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哲学渗透数学思想。他在雅典创办了柏拉图学院,校门口高悬“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西方科学界尊重数学的传统;就是从这个学院兴起的。坚持准确的定义、清楚的假设和证明,培养出了不少科学家。阿基米德就是其中一个。 雅典文化中心的鼎盛时期延续了半个多世纪。雅典衰落,文化盛地逐渐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城。 ①“诡辩”一词,原是使人智慧的意思,也译作“哲人学派”或“智人学派”,现变为贬义词“无理强辩”。此改为“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