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把混乱化为秩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为什么说“把混乱化为秩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为什么说“把混乱化为秩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因为较为繁复的“秩序”在内在秩序感单纯的知觉主体看来,可能也是“混乱”的。贡布里希从知觉对象的总体把握入手,首先指出,知觉对象“任何层次的安排都有两个明显的步骤,即‘构框’和‘填补’。前者制定区域的界线,后者在划出的区域内组织构图成分……用我的术语来说,构框和连接手段往往是几何性的;填补纹样是再现性的”。注意这其中提到的“任何层次”,这其实意味着,在整体构图中作为“填补”出现的步骤对于某一局部而言可能是作为“构框”出现的;也因此,任何再现性的纹样,可能都含有某种几何性因素。贡布里希还认为:“框构,或称边缘,固定了力场的范围,框构中的力场意义的梯度是朝着中心递增的”。而“填补”,也即“单个成分”,在他看来,“只有将单个成分的特征隐去才能使这些单个成分融入更大的单位之中”。其次,就视知觉的对象而言,贡布里希提出了“视觉显著点”和“视觉相关”这一对概念。用他的话来说:“所谓的‘视觉显著点’,一定得依靠间断原理才能产生。视觉显著点的效果和力量都源于延续的间断——不管是结构密度上的间断、成分排列方向上的间断,还是其他无数种引人注目的间断”。就舞蹈而言,这种“结构密度的间断”可以是空间上的队列,也可以是时间上的节律;而除了“成分排列方向上的间断”,舞蹈中较为特殊的还有对某种“既定风格动作”之运动线的中断。换句话来说,贡布里希所说的“视觉显著点”理论,是奠定于“我们在外部世界里往往易于看清的是有规则的形状”那一原理之上的。所谓“间断”指的就是“规则”的间断;正是主体的秩序感急于使间断的规则完备起来,才产生了“视觉显著点”。对于“视觉相关”这一概念,贡布里希说:“‘视觉相关’也许是所有视觉交变功能的一部分。威廉·沃森在做了敏锐的观察后指出:‘把饕餮纹同时看作是一张单一的面孔和两条面对面的龙是不可能的。一旦向观赏者指出这一图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他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引起视觉焦虑”。说“视觉相关”会引起“视觉焦虑”,无疑是指这种知觉对象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虽然“视觉相关”不那么容易成为“视觉显著点”,但它与“视觉显著点”有一共同之处,这就是对某种内在秩序感的干扰。事实上,“视觉相关”是指某些小的规则在构造更大的规则时发生歧变从而失去了自身;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我们构造“象外之象”的用“舞”之地。“视觉相关”固然可能会引起“视觉焦虑”,而这“焦虑”一旦在悟觉后便会产生更高的快感,也会极大地提升知觉主体内在秩序感的品位。舞蹈营造中利用“视觉相关”,主要有这样几种做法:一是风格图式与现实物象的相关。这方面的尝试目前较多,比如《黄河魂》将“鼓子秧歌”与“划桨”叠合,《海歌》将朝鲜族舞蹈与“大海”叠合。二是具体人物与织体氛围相关。较为典型的是《一条大河》:在推让水壶时,每个具体战士的推让、传递动态在整体视觉效果上变成了一条波浪翻滚的“大河”;在冲出坑道之时,马步握枪的具体战士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坑道”的视觉形象。在这里,前者的“氛围”是具体人物的“心像”,而后者是由具体人物来同时充任人物所处的环境。三是人物造型与文字形象相关。如《友爱》中残疾人用拐杖支撑出“人”字,一方面是艰难的行走,一方面是大写的“人”字。又如《阿Q》中阿Q画押后,倒在垂吊于舞台的大圈中。一方面是阿Q所画之“O”,一方面又完成了“Q”字的最后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