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求“张治中”的藏头诗。

求“张治中”的藏头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求“张治中”的藏头诗。

夜来无眠,诌几句打油诗凑数:一 长弓射雁落碉楼, 水台秋色意难酬; 中原古来多豪士, 牛耳执手补金瓯。二 张北扫胡虏, 治下三万军; 中兴千秋业, 英武耀乾坤!三 张口能言谁家妇, 治家有方巧调度; 中堂颔首邻赞誉, 人财两旺福永驻。 哈哈,见笑了补充点材料:“嵌字联” “嵌字”,乃对联常用的手法之一,即将所涉及的地名、人称、岁次等等,按对联所要求的对仗规律,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中。旧时嵌字联有很多讲究,如所嵌入的名号等仅限于上下联第一个字的叫鹤顶格,嵌入上下联第二个字的叫燕颈格,第三个字的叫鸢肩格,第四个字的叫蜂腰格,第五个字的叫鹤尾格,第六个字的叫雁翎格,最末一字为束履格。譬如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于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当晚,即有人冒死张贴了这样一副挽联:“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联语以鸢肩格将“秋”、“瑾”二字巧妙嵌入,把感秋气之悲壮和思烈士之哀恸上下贯通,笔墨深沉,传诵至今。又如若干年前,我曾撰写过一副雁翎格嵌名联:“但有虚名追李白;何妨散质过庄樗。”此联立意、用典虽无足道,但为了将我的笔名“李庄”二字较为自然地嵌进联语中去,我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也称凤顶格的鹤顶格,则相对较为常见。譬如“李白长风飞逸兴;庄周秋水蕴深心”,王翼奇先生当年为我所撰的这副嵌名联,用的就是这种格式,将我的笔名“李庄”二字分嵌于上下联之首。又如清末台湾著名学者陈维英,曾为台湾艋岬(今台北市)的学海书院撰写过这样一副嵌名联:“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古人云:功可相长也;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本其当务之。”此联不仅首嵌书院之名“学海”,而且引用点化古代文意,勉励后人刻苦学习,含义深刻隽永。上联引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躬自问);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阐述师生互教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所谓“教学相长”的道理,颇含深义。下联之意也出自《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委,末尾,指水的下游。三王祭祀时,按先祭河后祭海的顺序,先祭源头,以此比喻学习要打好基础,重视本源,很富有教育意义。 抗战初期,蒋介石曾拼命鼓噪所谓的“焦土政策”。此种日寇未至,便先自惊惶,放火烧城,毁灭一切,视民众的生命财产如草芥的消极退却招术,事实证明既不可能有丝毫打击、挫败敌人的作用,亦不利于保存自己的力量,只会使同胞的生命财产在战祸中雪上加霜。令人痛心的是,1938年11月,当日寇攻占岳阳、威胁长沙时,仍然发生了自毁全城的“文夕大火”惨剧,长沙闾巷三分之二化为废墟,无数民众葬身火海。情状之凄厉,举国震惊。事后为了平息民愤,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局长文重孚被军委会明令正法。同时由重庆国民政府拨款20万元,以资地方救济。当时有一联曾广为流传,分嵌时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之名云:“治湘有功,五大政策一把火;中心何忍?三个人头廿万元。”横披“张皇失措”。联语不仅把“张治中”三字全嵌了进去,而且叙事完整简洁,怨忿之情跃然纸上。当然,据《张治中回忆录》称,事前蒋介石有密令:“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张氏只是遵命布置而已。而亲睹长沙劫后惨状的蒋介石,则表示“长沙焚毁,精神上之打击,千百倍于战败之痛苦,可耻可悲,莫此为甚”。此前,他在获悉长沙大火后,曾说:“文白(张治中之号)不知责任所在,犹以为普通罪过,尚思推诿卸责,此表示无能无知之事小,而对于革命与廉耻之事大……”至于上联中的“五大政策”,或指张氏治湘所订之《湖南省施政纲要》及《湖南省组织民众改进政治,加强**自卫力量方案》二者具体内容而言。 与鹤顶格恰恰相反的束履格,又叫脱靴格,乃将有关名号分嵌于上下联之末尾。譬如因学术与政治的复杂纠葛,章太炎向不待见康有为,曾痛快淋漓地撰歇后联讽刺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联语将“有”、“为”二字嵌入联尾,且巧用集句歇后法。上联出自《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下联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联语嵌字用典,颇能体现束履格之特色。 ——摘自新浪博客《李利忠的庄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