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论语七则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上海新教材高三《论语》七则是以下七则:
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第四则: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第五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六则: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拓展:
1.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2. 关于孔子的思想核心“仁”。
《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的概念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在孝、悌、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上。课文所选的《论语》七则,就是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3.课文解读
(1)仔细阅读前三则语录,分析孔子对待“富与贵”和“贫与贱”的看法,谈谈它们对我们人格修养方面的教化作用。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阅读后四则语录,谈谈“仁”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举例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论语》七则·知识梳理
1. 重点词语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处:从居处引申为享有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恶:疑问副词,怎么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违:离开
(4)女奚不曰 女:通“汝”,你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解开;愤:憋闷,思绪郁结不通
(6)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窘,陷于困境
(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固:安守;斯:就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饭疏食,饮水 饭,吃
②从者病,莫能兴 病,生病
③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行不义之事
(2)形容词作动词
①不义而富且贵 富,得了富裕
②君子亦有穷乎 穷,陷于困境
(3)使动、意动用法曲肱而枕之 曲,使??弯曲;枕:以??为枕头
3.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②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倒装句
①贤哉回也 “回也贤哉”的主谓倒装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叶公于子路问孔子”的介宾结构后置
③仁以为己任 “以仁为己任”的介宾结构后置
④不亦重乎 “不亦??乎”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