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大中至正是什么意思?

大中至正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中至正是什么意思?

解释:即是大中至正,不偏,不偏不倚,不过之也无不及之心。如心者,即是不变不迁,始终如一,不随外界之变而变,心不随境转。故忠恕便是不变之平等心。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另一说:源自明儒王阳明《传习录》的一句名言:『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大中至正」这四字也含有蒋中正名讳之意。 原来是取自理学的概念。周敦颐《太极图说》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张载《正蒙�6�4中正篇》说﹕「中正然后贯天下之道,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盖得正则得所止,得所止则可以弘而至于大。」又说﹕「学者中道而立,则有仁以弘之。」邵雍《皇极经世书》﹕「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正之谓经,至变之谓世。」参有关解释。「大中至正」和「中正之道」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和理念。「中」、「中正」即儒家提倡的「中庸」、「中道」,有时也称之为「中和」,意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宋儒以「理」、「天理」为中正或中庸之道(见朱熹《中庸章句》),实际以儒家的纲常伦理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圭堂所说的「中正之道」除含有理学的理解外,还有他赞赏的像维摩诘那样把入世和出世、居家和修道相结合的符合大乘「中道」、「不二法门」的做法,称之为「居士大中至正之道」。  “大中”为唐宣宗的年号(847-859),懿宗沿用不改(859-860)  “至正”为元惠宗的年号(1341-1370) 1980年完工启用,为纪念蒋介石之处,是台北市著名地标。大中至正是其广场悬挂的牌匾   2007年12月7日,台湾中正纪念堂前的牌匾“大中至正”被改为“自由广场”。 中正纪念堂也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