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古代神话中关于刑天的传说

古代神话中关于刑天的传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天者,颠也,颠就是人的额头;刑者,戮也,割、刈的意思。

当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

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使用的武器是戚,是一种巨斧;还有一块青铜方盾,古代称为干。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趁刑天不防,挥剑向刑天的脖子砍去。刑天招架不及,头颅被斩落下来。落到地上的刑天之头,顺坡向常羊山脚下滚去。被斩首的刑天蹲下身子,想找回自己的头颅。由于失去眼睛,他没有看见自己的头就在他身处的常羊山脚下。

黄帝担心刑天找到头颅后会恢复原身再和自己交战,就拿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劈去。随着一声巨响,常羊山被劈成了两半,刑天那硕大的头颅就势滚进山谷。随后,那两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

刑天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知道黄帝已经把自己的头颅埋进山腹,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站起来,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向着天空胡乱挥舞。陷入黑暗的刑天暴怒,以两个乳头当做眼睛,张开肚脐做嘴,继续与黄帝搏斗。

刑天虽然失败,但是他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诗对刑天的这种精神大加赞颂,诗中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古代神话中关于刑天的传说

扩展资料:

神话不单纯是原始社会的特产,更是人类理想主义的作品,标识着现代人的精神路径,现代中国人至今还在为实现两千年前嫦娥奔月的神话而奋斗。中国神话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与现代性契合度很高。

比如,今天所说的工匠精神,就是中国的神话人物之所以成为神话的原因之一。伏羲发明舟船,黄帝发明车辆,女娲发明笙簧,他们都是圣人神人,所以中国古人把工匠称为“圣人之作”。中国神话不仅赞扬工匠,许多记录神话故事的作品,本身也是杰出工匠精神的体现。

中国神话具有“抗争”精神,这是中国崛起的一种精神力量。但同时,中国神话也具有包容谦让、共赢共荣的精神。把中国神话的主体精神片面解读为“抗争”,容易引起世界人民对于中国人民与中国文化的误解。

中国文化是多元的,面对山岳,除了抗争,也有敬畏、崇拜。中华民族的祖先,其业绩多与山岳有关,比如关于黄帝,《史记》这样记载: 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合符釜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的盟会,这次盟会就发生在山上。山岳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因此是朝拜之地。二十世纪前期,愚公移山故事的弘扬富有时代感,而二十世纪后期,愚公移山故事讲述改造自然,就有陷入单一化之嫌,没有理解中国山岳神话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今天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应该回到坚韧不拔的品格传承上来,回到传承不畏强暴,挺直民族脊梁的气概方面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刑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神话与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