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五通庙为什么叫五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五通庙,其实前身称为“五公祠”。五公祠其实原来是祭奠阵亡将士的祠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无名烈士墓。南宁的五公祠起源于狄青平叛广西的时代,当时壮族首领侬智高揭竿占地为王,后来受到狄青的平叛,狄青的军队在广西驻扎下来后,就搞了这个五公祠,目的是祭奠那些失踪的、无名的、无亲属的将士。之所以称为五公祠,是因为古代的军队最小的集体相当于我们现在军队的班,当时是五人为一伍,所以说,这个五公祠其实就是个无名烈士纪念碑,而且祭奠的是当时镇压广西原住民的外来军队---狄青的部下。说法二,五通庙建于明初,是朱元璋有感于跟随自己征战的阵亡将士变成孤魂野鬼无人祭祀,遂命各地遍建五通庙,南宁的五通庙即是这个时候所建。但原建筑在“文革”时已毁,现在的建筑是当地村民筹资重建。说法三,五通庙祭祀五通神,五通神又称“五圣”、“五郎神”,原是中国南方乡村中供奉的神道。据说,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赐庙额为“灵顺”。宋代由侯加封至王,因其封号第一个字为“显”,故又称“五显公”。五通庙,位于新阳雅里村江北大道,永和大桥北边。古时,五通庙是南北两岸来往主要渡口之一。邕江水上人家有着“靠江吃江”的传统。虔诚的摆渡人,祈祷平安的生意人,往返两岸日夜劳作的农民,五通庙自然也就成为了香火旺盛,主求财运的地方。现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来往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求生贵子,虔诚者众,据说很应灵。三间平房,水泥砌成的香槽,墙上绘有八仙过海、唐僧西天取经和一些纯粹抽象的涂鸦,还有一块让求子心切抱得光滑可镜的观音石。据说平时每逢初一、十五,这里从凌晨起就拥挤得水泄不通,虔诚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