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诗人出于心灵深处的真情呼喊与冲动,到友人墓畔凭吊祭拜。想到友人生前的漂泊坎坷人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寂寞困顿处境,不由悲从中来。
“长夜漫漫”中“等待”的自己一直在向往光明,等待黎明,期盼与友人互诉衷肠。可“你”却不再等待,去了另一个世界,“卧听着海涛闲话”,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彻底摆脱“黑暗”的纠缠。
采摘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戴望舒这样一位情深意笃的诗人心目中对亡友最好的缅怀与祭奠,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诗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红山茶”之隐喻比德,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红山茶之花性花品,所蕴含的意义岂不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著奔放 。
漂泊了一生,终于有了安息之地,在面海的浅水弯,不再受惊扰,不再挣扎流浪漂泊,依偎在“你”喜欢的大海身旁,睡在这浅水弯的一隅,面朝大海,看绿荫花影,听潮起潮落。
这首伤逝之作,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情感与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原诗:
《萧红墓畔口占》近代: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扩展资料: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诗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
第一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动作上是“走”,交通很困难;时间上是“六小时”,走的时间很长;感情上是“寂寞”,途中心情很孤寂;空间上是“长途”,需要走很远很远。这是一段艰难困苦的路途,诗人生理上经受着极限的考验,心理上也体验着深渊般的孤寂。
但是他上路了,且到达了。有多少情意在这句话中看不出来呢?有多少情意才能让一个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来与你相见?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十分节制含蓄,通过对现象的陈述来表达感情。这就好比用“茶不思饭不想”的现象来表达我对你的思念,用“魂不守舍丢三落四”来表达我对你的挂牵。
那么再对比第二句“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动作上是“放”,与“走”这个持续性的动词形成对比。“放”在时间上的短暂又与“六小时”形成对比。“放”与“走”“六小时”的对比是一轻一重一短暂一持久一温柔一紧张。
如果这样解释不能让你感觉到效果,那么这句手法类似的诗也许更加明显:“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感情上的“红”,意味着积极欢欣。与第一句的“寂寞”形成对比。为了一面的欢欣我愿承受漫长的寂寞。空间上的“头边”,意味着亲近。与第一句的“长途”形成对比。距离再远我也可以在你身边。
第三句“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与第四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形成对比。一个人在焦急等待,一个人在卧听闲话。嗯,我们是在讨论悼亡诗。所以应该说生者在受着煎熬,在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在 。
我们注意时间点,1944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啊。戴望舒的这种悼亡实是在战争年代的真心羡慕死者。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就悼亡诗而言,这首诗含蓄蕴藉、内涵丰富、情意深长,表现手法不平不奇、表达感情不藏不露、表明思想不急不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红墓畔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