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解拜托各位了 3Q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科学发展观:中国发展新模式提出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用三句话进行概括性说明:它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的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是统筹兼顾。这样讲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我认为,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的历史阶段战略目标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一般而言,国家战略分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国家战略的核心;二是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发展战略的目标,也就是说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发展战略目标作为标题,这个目标是对我们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环境作了战略分析之后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我们的目标是小康水平,小康水平的指标有五个方面: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这五个大的方面又分解为16个指标。那么,这个目标执行的情况如何?在2000年时,小康水平的16项指标中已经有13项按时完成了。因此,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定位分析,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其依据就是13项指标的完成),但是“这个小康水平还是低的,不平衡的”。根据这样的定位,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提出来后,就意味着中国的国家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目标结构发生变化了。如果说过去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话,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但强调经济发展,同时还强调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目标体系是三位一体的,这个结构就变了,全面性就突出来了。那么,全面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经济方面来说更加全面了,过去主要提“翻两番”,现在则还把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的经济体系、城市化、社会保障都加进来了,这是经济方面的拓展;二是民主、法制、人权、秩序,也第一次涵盖于目标体系之中,这样在政治上我们也把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了目标体系中;三是在小康水平这个体系中,人口素质和精神生活是一个局部的要求,指标也是很少的,现在这个视野拓宽为“人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素质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由此要建立的体系有科教文卫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学习型社会)等等;四是将生态文明也包含于这个目标体系中了,小康水平体系中只提到“美化生活环境”,现在则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把生态环境的问题突出来了,这样,可持续的概念也纳入到目标体系中来了。因此,全面性在目标中就体现出来了。 那么,从布局来说,这个全面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并且三个方面要协调,协调是其应有之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来说,其本身就要求有一个新的发展观。从经济发展本身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比较贫穷的状态到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我们的发展还是比较粗放的,主要还是靠投资驱动的,虽然发展比较快,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根据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一阶段比较容易。但从人均收入1000美元发展到3000美元左右,这一阶段就比较难。这一阶段对人的素质、对经济结构、对资源,要求都不一样,也就是说要有更好的协调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发展方式很有可能不适应新任务、新形势和新阶段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式,即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