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火车票该不该涨价?理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从需求与价格关系角度分析。西方经济学认为,在收入水平不变等条件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低,需求越高。按此分析,“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可以降低乘客对火车票需求数量,减轻铁道部门的运输压力,营造更好的乘车环境等。但是,铁路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其运量大,运费小等原因使人们对火车的认同度和偏好程度大大增加,其可替代性差,对乘客来说重要性强,因而其价格的需求弹性几乎为零。所谓价格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对于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指当价格或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对于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率。需求弹性理论认为人们对不同物品的价格波动的反应存在极大差异。某些产品的需求弹性极小,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人们的需求相对平稳,并不会出现大的升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乘客而言,火车票恰恰是一种需求弹性几乎为零的特殊产品。所以,“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并不能减少人们对火车票的需求数量,人们照样潮水般地涌进火车站。涨价的结果并不是初衷想像的那样。2.从效用论的角度分析。西方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越高,效用就越高;满足程度越低,效用也就越低。人们在“春运”期间回家过年可选择的交通方式有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路。下面我们简要分析这四种交通方式。 航空 铁路 公路 水路 费 用 最高 低 较高 最低 时 间 最快 较快 慢 最慢 自然环境影响程度 较大 低 较大 最大 在我国“春运”期间客流量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在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收入不高,在校学生收入主要来源是父母等亲属,因此,这两部分主要的客流量是不太可能选择航空这种费用非常昂贵的交通方式的;而且公路对于绝大部分的客流量来说,路途时间漫长,况且费用也较高,所得到的效用满足程度低;水路这种交通方式费用虽然低,但路途时间非常漫长并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冬天河流水位低,通航能力差,部分河流结冰),因而很难等到乘客的青睐;铁路具有运费低,速度快等优点,选择的乘客会更多。 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各种主要的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中,铁路的效用最高,其他的交通方式替代铁路时,会使乘客的效用受到很大的损失,被乘客接受的程度低。故在火车票涨价也不可能(也不会)高于飞机价格的情况下,火车即使涨价也仍是乘客的最佳选择。3.从成本论的角度分析。 有人认为,在“春运”之前铁路部门为确保“春运”期间的安全需要对铁路桥梁、信号、站台等各方面进行维修与检测并且要增加人员维护秩序等措施,这都会使铁路部门的运营成本增加,所以要在“春运”期间提高票价以弥补增加的成本。诚然,上述措施会使铁路部门的成本增加,但是在“春运”期间乘客会成倍地增加,这样会使铁路部门的平均成本大大降低。这样根据利润π=P*Q-Q*AVC=Q*(P-AC)可以知道,在火车票价格P提高和乘客数量Q大大增加,平均成本AC大为降低的情况下,铁道部门增加的成本不仅得到弥补还会获得巨额的利润。故从成本的角度上说,在“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的理由不存在。另外,“春运”前铁道部门采取的部分措施如对桥梁进行检修等是其例行的措施(属固定成本范畴),不应该全由“春运期间”的乘客承担。4.从垄断市场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实行价格歧视,剥夺消费者的剩余,获取大量的垄断利润。从这一角度来说,铁道部门在“春运”期间这个“黄金时间”提高火车票的价格这种价格歧视行为获得大量的乘客剩余,增加乘客的旅行支出,加重旅客负担,显然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垄断就意味者缺乏效率、缺乏公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应该对垄断部门的产品价格进行干预和限制,限制其垄断收入。在我国,铁路部门作为国家出资兴建、政府特许经营的垄断部门,不应该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价格上应该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与管制,更不应该靠提高车票价格增加乘客负担这种价格歧视的方式获取大量超额垄断利润。 三、总结与思考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火车票特别是“春运”期间的火车票的价格是毫无弹性可言的,并且火车的性价比方面远远比其它的交通方式高得多,即使提高火车票的价格,大量旅客还是会涌进火车站,故靠提高其价格这种方式并不能缓解“春运”期间的客流量的压力。另外,由于“春运“期间铁路部门的平均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价格只能使其获取大量的垄断利润。所以,我认为“春运”期间靠提高火车票价格缓解客流量的行为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