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作文 作文 作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生活中的作文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这“注重于倾吐”“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为炊”和“米”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对于中年级的孩子,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童心、童言童趣,习作必定一片生机盎然。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一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意水平。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知情意的统一,不仅激起并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还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重点突出在:1、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投入各种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用心思考,使他们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产生倾吐欲望。 2、 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教师努力把作文的练与课内外活动统一起来,努力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接近社会,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主动诉诸文字。3、 把作文变为学生的乐事。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观察作文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一吐为快;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学生情感特点,有的放矢地充实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课外写作活动;改革作文评分、批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4、“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怎么做,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胡编乱造,不无病呻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语汇和合理的表达方式,不生搬硬套,不机械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 以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揣摩”的良好习惯.二 将学生生活热点渗透进作文教学。 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热点,以此作为丰富作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1、抓住课文延伸。对学生每天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多思考,捕捉写作点,这样的写作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拓展了思维,开发了智力,综合培养了读写能力,发挥了读和写的互补作用。 2、重视课外扩展。课外阅读欣赏是学生的爱好,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三 养成习惯,内化素质。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规定。1、规定每天做好两件事:一看电视新闻;二读二张报纸;2、每周必须做好三件事:一读一本课外读物;二写一篇日记(命题的和自由的);三学会唱一首歌。3、每学期必须做好三件事:一参观或远足一次,二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或有重大意义的活动;三编订一本习作手册(个人或团体).4、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有不竭的写作源泉乃至灵感,用良好的习惯内化素质。四 举办活动,激发热情。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有时,有一些有趣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我们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于是写作文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活动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⑴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做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方案并写成文章。 ⑵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觉,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⑶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⑷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⑸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⑹开展“新闻报告会”活动,学生轮流担当新闻报导员,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提高了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