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全部专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学科建设 ( 一 ) 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成为学院发展的驱动力 学科建设,是学院的中心工作。 1981 年,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同时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该 2 个学科均为河北省首批重点学科。自 1995 年以来,仅河北省政府即已投资学科建设资金 500 余万元,学校匹配近 500 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1999 年农学院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招生单位, 2000 年作物遗传育种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 2003 年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同年还获得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遗传学硕士点资格。 2004 年,在作物学一级学科内,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一举增设了作物生物技术、作物产品安全生产与调控工程、种子科学与技术、作物生态科学与技术和作物生产工程与技术推广等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增强了学院对高水平学术人才的吸引能力,鼓舞了师生的信心和斗志,从而大大增强了学院的发展动力。 ( 二 ) 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是学院办学特色和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学院高标准、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目前,农学院有 2 个专科专业、 5 个本科专业, 4个硕士点, 7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和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 “专科—本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5 级健全的办学链条, 本专科学生近 1200 人,研究生 130 人 ,每年能够为国家培养大批多规格、多层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 三 ) 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增强教学、科研和推广服务的综合能力 农学院作为主要技术力量之一,先后建成了河北省山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 中心、基地 ) ;依托农学院建立了作物育种研究中心等 4 个校级科研机构,进一步支持了本院 2 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依据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扩大学院科研领域,由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扩展到几十种栽培植物,进而使学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范围拓宽;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的水平和数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新增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国家“ 973 ”计划各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 2 项,其它国家、省级等科研课题 52 项。科研经费总额达 2800 多万元;争取到专业、学科建设经费 800 多万元;立项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 34 项,其中获省长特别奖 1 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324 篇,其中在国际知名科技期刊 Nucleic Acids Research (国际影响因子 IF 7.05 ), Field Crop Research ( IF 1.28 ),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 IF 1.36 )等全文发表 11 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转让新成果 14 余项,获社会经济效益近 40 亿元。 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近 5 年来共承担省部级教研课题 8 项、校级教研课题 11 项,发表教研论文 27 篇,出版 21 世纪和十五规划教材 15 部。 4 门主干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 1 项,省级教学成果 4 项、校级教学成果 5 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 2002 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新增本科专业评估中被评为Α级。 总之,农学院及其所属学科专业是农业科研、生产中的核心和基础学科,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研和生产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百余年的学院发展历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发展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信息科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大力加强新兴学科、新上专业的建设。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早日把农学院建成全国高校同类院系中一流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