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斌的介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罗广斌(1924-1967),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身亡,时年43岁。
《红岩》的诞生
1958年,罗广斌被下放到长寿湖农场。这年10月,他收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约稿信,要出版他们关于狱中的回忆录。1959年2月,罗广斌、刘德彬和杨益言合作的《在烈火中永生》出版,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
1958年11月,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朱语今来到重庆,他敏锐地感觉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狱中斗争事迹是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题材,于是便决定向当时在重庆市委工作的罗广斌、杨益言约写长篇小说。
写《红岩》这样规模的长篇小说,不完全脱产,不全力以赴是写不出来的。于是朱语今便向重庆市委提出建议,希望市委支持共青团的出版事业,给罗、杨提供一切写作方便条件,能让他们先脱产出来写作。
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书记李唐彬都很重视朱语今提出的写长篇小说的建议,决定要把长篇小说《红岩》的创作,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考虑,并指定市委组织部长肖泽宽代表市委负责组织领导小说《红岩》的创作。
由于得到市委的支持,因此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比如:准许罗、杨查看有关敌特档案,提供在押的敌特分子。
罗、杨终于在众多的敌特档案中,发现了一整套跨度长达15年之久的特务日记,使罗、杨对特务内部互相倾轧、尖锐矛盾、发展变化,以及各种人物的面貌、心理特点,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
不仅进一步提升、丰富了罗、杨已掌握的素材,而且加深了罗、杨对敌特人员的感性认识和具体感受。这为罗、杨后来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高层的军统大特务的形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在《红岩》正式出版前的关键时刻,市委决定了两件事:一要作者依靠专家指点拜沙汀为师;二要他们到北京学习参观。这两个举措,使罗、杨和《红岩》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可以说,在《红岩》整个创造过程中,重庆市委对罗、杨的要求,一直是很严格的。在《红岩》没有定稿前,要求他们集中精力写作,不定稿,不准拿出去发表,以免分散精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在《红岩》出版后,在社会各界的一片叫好声中,又向罗、杨二人提了三点建议:
“一、冷静下来,倾听意见,反复思考,暂不表态。二、摆脱《红岩》的具体内容,站在更高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当时的斗争,以此检验《红岩》已经达到的和尚未达到的要求;三、在此基础上,总结写作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思想上、艺术上提高一步,以便今后更好前进。”
由此可见,小说的写作与重庆市委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具体负责组织的肖泽宽。当时肖泽宽年仅41岁,作为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组织领导文学创作并非他的本职工作,但他尽心尽力,工作深入,方法得当,有效地领导了小说《红岩》的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