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纯华的事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实验室为家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 谈到自己的成功及动力来源,严纯华总会提到他的导师——现已85岁高龄仍坚持工作的徐光宪院士,同时,他还十分感谢实验室的同事和年轻的学生们。他觉得北大的氛围带给自己极大的鞭策,使自己没有理由去懈怠。国家、学校给予了自己良好的科研条件,更促使自己要用学识去回报整个社会。
严纯华每天都必定工作到晚上十二点,有时甚至会更晚。对这种“疯狂”的工作态度,他只是轻描淡写地用了“习惯”二字予以形容。每次出差归来,风尘仆仆的他要到的第一个地方必定是实验室。看到同事和学生们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实验,闻到实验室熟悉的味道,他的心中就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他将实验室亲切地比作是“铁打的营盘”,将学生称作是“流水的兵”,笑称自己是“看家人”,为学生们看着这个家、这个营房,使这个由他作为“老兵”的研究室能够带给在其中工作过的每一个人一份永远的回忆和留恋。严纯华感到自己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这个实验室,也正是这种感情,使他多次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几次谢绝国外同行和企业家的邀请,“坚守营房”十几个春秋。
严纯华还是首都优秀青少年校外科技导师,经常受邀义务为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的讲解,并通过自身的经历向大学生讲述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拥有比别人更好的直接了解科学知识的条件,把科研中的经验和教训,告诉给喜欢听的人,这是教师的天职。
潜心稀土
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基于对稀土的了解和对稀土事业的感情,严纯华深知我国稀土资源的优越性和稀土元素的重要战略意义。
自1982年以来,他便开始运用实验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一系列适合各种稀土矿源、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串级萃取分离体系最优化设计理论和仿真计算方法,提出了新的回流启动模式和“三出口”、“多出口”新工艺及其设计理论,还针对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中的一些关键难题,研制了低耗、高效的萃取法连续浓缩稀土料液、共逆流反萃取、萃取法生产高纯荧光级稀土产品等新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稀土分离新工艺由理论设计“一步放大”到实际生产规模,并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主要的单一稀土生产线,到1996年已获新增产值6亿多元,每年可为企业和国家增收利税亿元以上。其中,稀土分离新工艺在四川省的应用,更是有效地配合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自1998年以来,他作为“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负责组织与协调着一个国家首批启动的“973”项目——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他始终秉承徐光宪院士提出的“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应用开发”的科研思想,近年来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功能材料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使他的课题组在过去的一年中发表了33篇SCI论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名列化学学院之首。他还注重基础研究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服务职能,针对国家稀土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稀土工业提供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