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怎样理解有舍才有得?

怎样理解有舍才有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怎样理解有舍才有得?

人们常说:“有舍才有得。”舍弃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理想的彼岸的过程中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只能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可放下的东西果断地抛弃。

在印度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我们一定会嘲笑猴子很愚蠢,松开爪子不就溜之大吉了吗?但想想我们自己,看看身边的一些人,也许你会发现,人也会犯猴子那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名利,有的人终日东奔西走,在忙碌中消耗着大好年华;因为放不下财富,有的人成天费尽心机,利用各种机会想捞一把,结果却是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欲望,有的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尽管人生奋斗不止的目的是获得,但有些东西却是不能不舍弃的,比如功名、利禄、美色……不过,舍弃并不是悲观失望的退却,而是“扬弃”,保留那些值得拥有的部分,抛弃那些多余的、没必要的部分。

琼斯到一家餐馆应聘钟点工。老板问题:“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这时该怎么办?”

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琼斯不慌不忙地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琼斯被聘用了。

琼斯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这样就保证了顾客的利益。所以说,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间谚语: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一名骑士;为了得到一名骑士,我们输掉了一场战争。因此,可以说为了得到一根铁钉而输掉一场战争,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弃的恶果。

人之一生,需要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比如,大学毕业分别的那一刻,当同窗数载的同学紧握双手、互相说保重的时候,每个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放弃一段友谊,固然会于心不忍,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前途,我们又怎能长相厮守呢?固守着一位朋友,只会挡住我们人生旅程的视线,让我们错过一些更为美好的人生风景。只有敢于放弃,才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友情天空。

恋爱也是如此。放弃一段恋情是困难的,尤其是放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但是,既然那段岁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个背影已渐行渐远,又何必要在一个地点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静地后退一步,当时间冲淡一切的时候,柳暗花明的日子也就到来了。

有时候舍弃并不代表失去什么,相反,还有可能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史学家范晔说过:“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此言正一语道破了这种得失观。得与失之间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并不是马上就可以看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人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想要派人到其封地薛邑去讨债,冯谖主动请求担当此重任,但冯谖不知道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些什么东西?孟尝君就吩咐冯谖买一些府上所缺少的东西。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十分穷困,老百姓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愤愤有怨言。于是,冯谖就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所欠的债务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派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就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向他索要追讨的钱,冯谖回答说:“不但钱没有讨回,就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很不高兴,却听冯谖说:“您不是要我买府上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买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非常感动,此时才体会到冯谖“买义”的苦心。

这就是典型的“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能够在关键的时刻果断地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而舍弃眼前的利益,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人生智慧。

遇事不钻牛角尖有这么一则寓言: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你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狭窄。”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决不后退!”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你这样往里钻,永远是出不去的。”牛角好心地劝告老鼠,希望老鼠能够知难而退。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一生就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这就是钻牛角尖的典故。可悲而又幼稚的“英雄”到死也只能蜷缩在狭窄的牛角尖里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老鼠这样的“英雄”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爱钻牛角尖的人往往都是执著的人,只是在某些时候,他们执著得过了头,非要绞尽脑汁、费尽力气去研究那些根本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艾子杂说》里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艾子那儿去请教。他问艾子:“大车的车身下面和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很大,而车和骆驼又经常在夜间赶路,如果它们狭路相逢,就会因难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给它们挂上铃铛正是为了在离得还远的时候就互相给对方送个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说完,读书人又问题:“佛塔的顶端也挂着铃铛,佛塔永远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难道佛塔也需要挂上铃铛以便夜间行走避免相撞吗?”

艾子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的地方总会撒下污秽不堪的粪便,在塔上挂着铃铛,雀鸟飞来时,铃铛便摇晃作响,这样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题:“猎鹰、鹞子的尾巴上也都带着小铃铛,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一听,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的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脱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声,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艾子:“我见过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怕树枝缠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只是我还想问您,那个人脚上的带子是用皮条做的呢,还是用丝线编成的呢?”

艾子实在不耐烦了,生气地对读书人说:“那个摇铃铛的人是死者的向导,因为这死者生前遇事好钻牛角尖,实在难缠,所以才摇着铃铛让他的死尸感到快乐呀!”

至此,读书人终于无话可说了。

这就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这样的人常常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想得很复杂,有时候甚至是胡思乱想,而且越陷越深,仿佛不能自拔。钻牛角尖的人是很累的,因为他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伤脑筋,想来想去想不通,还要去麻烦别人,最后落得个别人讨厌,自己也痛苦的结果。有人说过,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钻牛角尖必然会带来烦恼和忧愁,让人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却什么也得不到,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爱钻牛角尖的人呢?

在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把偶然的巧合当做必然的联系,从而犯了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的逻辑错误。要摆脱这种状况,就应该努力朝着与它相反的方向前进。既然钻牛角尖的人想问题、办事情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那么,克服的方法就是进行多角度思维,注意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多元化。考虑周全就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只有我们对事物的背景资料了解多了,才有可能找到一条解决它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