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式轰炸是什麽??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地毯式轰炸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战术轰炸方式,即每间隔离50米投下1枚炸弹,对目标区进行大面积盲目轰炸,像耕地一样把目标区的整个土地翻个身,希望能一个不剩地将敌人全部消灭。 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拥有指哪打哪的宝石路灵巧炸弹,有飞行百千米穿越墙洞击中目标核心的斯拉姆导弹等一系列高科技、高性能武器,但仍然采用了B-52型轰炸机进行了普通炸弹的地毯式轰炸,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地毯式轰炸虽然采用较落后的武器,但作为一种战术进攻方式却有着独特的功效。首先,地毯式轰炸可以大面积地杀伤对方。其次,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对涣散敌人的军心,威慑敌军,更是一帖灵丹妙药。再次,大量过时的炸弹如果堆在仓库里,需要付出高额的保管费,倒不如扔到敌方的阵地上去。正因为如此,地毯式轰炸这种看似陈旧的战术仍是现代战争中的一张王牌,只要有能力打这张牌,战争的双方都会不惜一试的. 工业时代大面积的“地毯式”轰炸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容,代之而起的是信息时代的“精确打击”。这是空中力量战法运用上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新技术革命在空中力量运用方法上的必然结果。 机场上的B-1和B-52同时出现,这是否意味着两个时代的交错 B-52在海湾战争期间重出江湖,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同样如此 二战时期开始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轰炸机开始在昼间对德国的一些城市、军事工厂和铁路枢纽等重要目标连续实施地毯轰炸,以彻底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和挫败德国的士气。例如,对汉堡、科隆、德累斯顿、柏林等城市都进行过地毯式轰炸。 1944年7月25日,美军在法国圣洛附近突破德军防御时,也曾对一段德军防线实施了地毯式轰炸。当时,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和第15航空队出动了B-17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和B-24型轰炸机1500架,向正面8公里、纵深1~6公里的地域投下了3300吨炸弹,为美军地面部队突破德军防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B-29因在日本上空投下原子弹而名噪一时 1950年8月16日,美国空军出动98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对朝鲜大邱以西20公里的倭馆附近一条约14公里、宽约6-5公里的狭长地域实施了地毯式轰炸。美军将这一地域划分为12个方形地块,并在每个方块标定了一个瞄准点,每个轰炸机中队负责轰炸一个方块,一共投下225千克重(500磅)级炸弹3084枚,450千克重(1000磅)级炸弹150枚。 在当时没有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的情况下,这种轰炸方式起到了大面积杀伤和从“心理上威慑”敌人的作用,但由于炸弹水平的低下,实际作战效果仍然不能满足战场需求,特别是炸弹的浪费和作战飞机的容易被击落,也给这种方式带来了诸多批评。 越战时期达到疯狂 1965年6月18日,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30架从太平洋的关岛起飞,航行7000公里,对西北45公里外的丛林地带长3.2公里、宽1.6公里的越南人民武装力量集结地实施了地毯式轰炸。日本军事评论家乡田充对这次轰炸效果评论说:“北越军几乎听不到B-52战略轰炸机发动机的声音和看不见其踪影。美空军是在完全没有料到的时刻,突然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造成严重的破坏,取得了很大的心理效果的。据说,北越军的士兵最害怕B-52战略轰炸机进行这种地毯式轰炸。”美军杰克·拉伐尔中校在《越南空中战争》一书中引有霍林沃思的报告说“陷入绝境的敌军士兵慌忙从B—52突击的地区四处逃散。” B-17“空中堡垒”二战中参加了美军在欧洲的所有重大战役 1972年10月26日,美国和越南就一项包括9点内容的停战计划达成了协议。为了使越南尽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以压低美国公众强烈要求在圣诞节前遣返美军战俘的呼声,尼克松决定对越南再度实施大规模的战略空袭。这次空袭就是越南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决战,名称定为“后卫Ⅱ”战役。 为了尽快实现作战企图,“后卫Ⅱ”战役计划中选择了河内、海防、太原等地的34个战略目标。这些目标既关系越南的经济命脉又对国家政治声誉有重大影响。以往由于考虑政治因素,一直被禁止轰炸,这次也解除了禁令。为了显示总统的决心,这次战役集中了近千架空、海军战术飞机并首次使用了200架载弹近30吨的B-52战略轰炸机。 尽管B-52轰炸机装有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但它的机动性较差,遇到越南的米格战斗机和萨姆-2地对空导弹的攻击,仍会受到严重损失。美国空军计划人员根据长期经验和对美、越双方攻防能力的分析比较,估计在为期12天的战役中,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总损失率可能达到3%。这个代价是十分高昂的。但为了达到重大政治目的,这个代价也是不得不付出的。 这次战役的主力是B-52战略轰炸机,而它又是一个防空兵器易于攻击的笨重而庞大的空中目标。所以,所有参战部队都要围绕保证B-52顺利完成突击任务而计划自己的行动。战斗的先锋是投放金属丝干扰雷达的战斗轰炸机;另外派F-105型战斗轰炸机扮演“野鼬鼠”角色,专门攻击越南防空导弹阵地。派F-4战斗机机群分为两波,一波事先飞到可能出现越南米格战斗机的空中巡逻,一旦发现他们便予以阻击;另一波紧随B-52机群行动,叫作“贴身保镖”。此外,多架KC-135大型空中加油机还在加油空域待命;一些直升机在海上待命,随时准备营救被击落跳伞的飞行人员。 12月18日,战役打响了。美国空军第307战略轰炸机联队副联队长比尔·布朗上校投掷的炸弹发出雷鸣般的爆炸声,宣布了第一架B-52飞机已抵达防空严密的河内地区。后续梯队每小队3架飞机,每隔1~3分钟就有1个小队到达目标投弹。由唐·里西中校率领的“木炭”、“象牙”和“乌木”3个轰炸机小队负责轰炸安员铁路调车场。当他们飞向轰炸航路起点时,越南防空军向分们发射了50枚地对空导弹。里西中校驾驶的飞机被击中,乘员中有3人被炸死。3个跳伞都当了俘虏。 在第一天进行的3个波次突击中,有3架飞机被越南防空导弹击落,两架被击伤。其余飞机都顺利完成了轰炸任务。 第二天与第一相似,B-52飞机分成3个波次,每个波次间隔3~5小时,各波次内的各小队投完炸弹约30分钟,F-111战斗轰炸机在B-52飞机到来之前再次对越南河内地区的机场实施轰炸,以保证B-52免遭米格飞机截击。 战役第一阶段连续轰炸7昼夜。B-52共出动23个波次。每波15~30架飞机。夜间主要突击铁路枢纽、油库、机场、军火库等大面积目标。基本上是实施地毯式轰炸,这是以炸弹的平均密度来弥补轰炸精确度不足的击溃战法。 12月25日,美军照例要过圣诞节,停炸了1天。12月26日至12月29日又接着炸了4天,算作战役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B—52每夜出动60~120架次,主要突击铁路枢纽、军用物资囤积地和钢铁厂等目标。由于美军接受了前一阶段经验,采取了“紧缩”战术,使100多架轰炸机在15分钟内投完炸弹脱离目标。因此,地空导弹击落B—52的事已降低到零。轰炸机就像在靶场上演习一样,一波接一波,安然无恙地投完了炸弹。 整个战役,B—52共出动729架次,对越南铁路枢纽、工业系统、空军基地、导弹阵地和军用物资囤积地等造成了的破坏极其严重,美国人认为这是迫使河内在停战协议签字的重要砝码。 B-24轰炸机 海湾战争故技重演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又故伎重演,50架B—52轰炸机每天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和英国的费尔福德、西班牙和沙特的基地上轮流起飞对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实施地毯式轰炸。空中编队常常以3架B—52为一组。这三架B-52飞机投下的全部炸弹可摧毁11.3公里长2.4公里宽地带上的几乎所有目标。其爆炸声,几十公里以外都能听到。当时,这种每隔3小时左右轰炸一次的战法使伊军士兵十分害怕。一位美军发言人曾说:“我们的战略就是使伊军士兵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据说,有许多部队从参谋军官到普通士兵都因惧怕地毯式轰炸而逃亡。 在战争的轰炸史上,也许这可能是最后的一次运用“地毯式”轰炸方式了。此后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B-1、B-2、B-52轰炸机都大量出动过,但基本是以单架为队形编组进行轰炸,10多年前的这种“地毯式轰炸”再也没有出现过。 今天,我们综观空战史上几次典型的战例,可以概括地毯式轰炸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了。从学术和技术概念上说,地毯式轰炸乃是由重型轰炸机满载着数吨乃至数十吨重磅炸弹,以3机、5机、9机不等编队,对具有一定宽度和纵深的目标地域实施的具有较大密度的连续投弹。这种轰炸既可用于对后方目标亦可用于对前线目标进行空袭。对后方城市或工业目标的破坏自然是相当大的,而对前线目标的破坏则不一定理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轰炸造成的心理影响比造成的物质破坏要大得多。所以,可以说地毯式轰炸不但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的战法,也是一种心理战法和攻心战法。 B-2A隐身战略轰炸机 近年来开始淡出历史 战法是随历史发展而发展的。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越战后,采取大规模地毯式轰炸的样式已经渐渐隐去,代之而起的是点穴式的精确轰炸。这是空中力量战法运用上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新技术革命在空中力量运用方法上的必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地毯式轰炸的发明者,是美国空军的第8航空队。 让第8航空队臭名昭著的是1999年5月8日在科索沃空袭中悍然攻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罪恶行动。 在3枚大威力JDAM精确制导炸弹的轰炸中,我一个坚固的五层楼的使馆顿时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在使馆地下室的厨房中的煤气设备也引起爆炸起火。更为令人发指的是,我驻贝尔格莱德的20余名使馆工作人员也血洒巴尔干,其中三名优秀记者(一名新华社记者和两名《光明日报》记者)也为和平和新闻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具体执行这次空袭我国大使馆任务的就是美国第8航空队的第509轰炸机联队,当时驻地在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基地。 与地毯式轰炸相对的是精确轰炸战法。这是相对于面积轰炸战法来讲的一种轰炸方法。飞机对地面或水面目标轰炸毁伤,一种是靠炸弹直接破坏取得的。另一种是靠许多炸弹的冲击波和弹片飞散所形成的毁伤面取得的。靠炸弹直接命中破坏目标的战法被称为精确轰炸法,靠炸弹散布面破坏目标的战法被称为面积轰炸法。 面积轰炸适用于对散布在一定面积上而又都需要予以毁伤的面状目标,如工业区、防御阵地、集群坦克、驻军营地等。精确轰炸法适用于对目标群中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如军事机构中指挥所、大型雷达的天线、机场上的掩蔽工事、发电厂的动力间等,或者独立的重要点状目标,如舰艇、导弹发射装置、桥梁等。 当航空炸弹还是自由落体的时代,即运用普通炸弹攻击目标时,是靠各种瞄准具的精确瞄准来实现的。在那个时代精确轰炸的精确度很有限。就拿60年代中后期美国空军在越南进行的3年8个月的“滚雷”战役来说,整个战役共出动战术飞机30.4万架次、B-52战略轰炸机2380架次,投掷普通炸弹64.3万吨;重点是轰炸清化桥和杜梅桥。对清化桥先后进行了10次大规模轰炸,虽然该桥多次中断使用,但一直未被彻底摧毁。对杜梅桥的轰炸共出动177架次,投弹38吨,该桥仍安然无恙。 精确轰炸始唱主角 B-2投下JDAM灵巧炸弹的瞬间。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美国空军的轰炸精度越来越高。二战中那种为轰炸一个目标而扔下一堆炸弹的场景或许已经告别了历史。所谓的“外科手术”医师拥有了更锋利的解剖刀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发展,长了“眼睛”的制导炸弹,也叫“灵巧炸弹”加入了空战行列,此时的精确轰炸才名副其实了。 这种精确制导炸弹也是首先在越南战场上大显身手的。经过3年多的“停炸”,美国空军又重返越南战场,在1972年5月至12月,美国空军又在越南实施两次命名为“后卫-Ⅰ”和“后卫-Ⅱ”的空袭战役。这两次战役他们使用了制导炸弹。 这种制导炸弹比普通炸弹多了1个导引头和1个控制器。制导的方式分为激光制导、电视制导和红外制导3种。当时使用的是激光制导炸弹和电视制导炸弹。 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方法是:首先由目标搜集机将机载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对准目标,攻击机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束并以此控制制导炸弹自动寻的命中目标。激光制导炸弹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首发命中效果好。但激光受云层、雾、霾等影响时,能量减弱,而且当时需要有专机照射配合,使用比较复杂。 电视制导炸弹是利用目标反射的自然可见光信息,对目标进行截获、定位、追踪的一种炸弹。当时有电视寻的制导、电视遥控制导和电视指令跟踪制导3种制导方式。制导炸弹头部装有电视摄相机,摄相机一旦发现目标,飞机即投放炸弹,弹上的跟踪电路便自动寻的和跟踪目标,制导炸弹便准确地飞向目标。 这种制导炸弹比手控投掷的普通炸弹命中率约高200倍,比计算机控制投掷的普通炸弹命中率高25~50倍。 “后卫Ⅰ”战役初期仅仅3天,美国空军使用这些精确制导炸弹就把清化桥和杜梅桥摧毁。 使用成千上万枚普通炸弹在4年时间里未达到的目的,仅用22枚激光制导炸弹和7枚电视制导炸弹就达到了。其后的两个半月时间,还摧毁了其他桥梁106座。 使用精确轰炸战法达到点穴瘫痪效果的首例,是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利比亚进行的“外科手术”式空袭。 这次在夜间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把空袭作战提高到了新水平。在这次空袭中,美军使用新精确制导武器有3类:一是908千克重级的激光制导炸弹,圆概率偏差小于0.9米,即50%的炸弹落在0.9米半径的一个圆圈范围内。二是集束制导炸弹,飞机通常在60~105米高度的超低空、距目标10公里以内将炸弹投下,炸弹在红外成像装置的制导下滑翔至目标爆炸。三是反辐射空地导弹,专门用来对付警戒雷达和武器制导雷达,当敌方雷达进行反导弹变换发射频率时,导弹的频率接收装置能跟着改变,所以成了一种甩不掉的导弹。 在这次空袭中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地摧毁了卡扎菲总统的总部——阿齐齐耶兵营。本来这次空袭想炸死卡扎菲。据报告卡扎菲住在阿齐齐耶兵营的一座蓝色双层小楼里。经过5000公里长途航行,又在低空隐蔽进入轰炸地区的战斗轰炸机,能在黑夜准确找到建筑密集的城市中一个小小的目标并精确地摧毁它,实在不易。但是,此夜卡扎菲住在兵营另一处才幸免一死。而实战证明这种炸弹命中精度极高,几乎是指到哪炸到哪。 这种对最要害目标或最敏感目标的精确度极高的轰炸战法胜似中国传统武功中的点穴术。它用不着拳打脚踢式的对敌方全身击打,只要轻轻一点敌方要害穴位,就能使其动弹不得。美国与利比亚两国的矛盾当然不是一次对要害目标的点穴式精确轰炸所能解决得了的。但是那次空袭也确实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事隔6年之后,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凭借它的高技术优势,使用命中精度达到0.3~0.6米的新一代光电火控系统和激光制导炸弹,大肆施展点穴瘫痪精确轰炸战法,在42天的战争中,不间断地空袭共投掷了11万吨航空弹药,其中竟有10%是精确制导炸弹,其重量达1万多吨,平均命中率高达70%以上,当然其中包括炸了伊军设置的假目标。1月17日在直播电视新闻中,全世界的观众都亲眼目赌了多国部队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在夜间把激光制导炸弹投入伊拉克防空军司令部大楼的烟囱中。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些镜头有时得到了重现。可以预见,在高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与航天时代,精确制导武器会更加完善和普及,点穴瘫痪精确轰炸战法也必然会更加广泛地得到运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也许数字最能说明运用某一类特定武器的作战战法的历史作用。据美国人统计,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3%; 技术演进没有让B-52退出江湖,今天的B-52已经不是越战期间的B-52 在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30%; 在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50%; 在1962-1975年的越南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75%;这时,精确制导弹药刚刚出现在战场上;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85%;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10%;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99%;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50%; 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98%;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70%;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95%;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80%; 工业时代大面积的“地毯式轰炸”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容,而代之而起的是信息时代的“精确打击”。每一种战法都影射出历史的面貌,这也许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