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与台风有什么区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 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洋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管理的。规则是根据英文字母表的排列顺序,用每个字母作为字头找一个简单易记的名字作为热带风暴的名字,形成一个名字顺序表,每年的热带风暴都按顺序表命名。如2005年大西洋的热带风暴名字依次为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 由于Q、U、X、Y、Z5个字母不容易找到作为字头的名字,因此在命名时就不用这5个字母。这样,世界气象组织每年为大西洋热带风暴准备的名字有21个。按照这样的规则,卡特里娜飓风就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热带风暴,丽塔飓风为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7次热带风暴。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则,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名字每6年重复一次,如2010年的大西洋的热带风暴也会依次为阿琳、布雷特、辛迪等。但也许出于纪念,也许出于避讳,一些引起重大生命或财产损失的名字会被弃用,将来改为别的名字。如2001年的米彻尔替代了1995年的玛丽莲,2002年的费代替了1996年的弗兰,2004年的查里、弗兰西斯、伊万和珍妮将来都会被弃用,看来卡特里娜也将不会出现在2010年的热带风暴名单中。 这种以人名命名热带风暴的方法,是澳大利亚气象学家伍雷格在19世纪末首先采用的。他用所不喜欢的政治家来命名热带风暴,以表示热带风暴给人们带来灾难和古怪的行为、毫无目标及经常改变的方向。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和海军经常以人名来命名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到1950年代初,美国气象局开始以字母的名字来命名热带风暴,当时用的名字有阿贝尔、贝克及查里等。但每年都用相同的名字使人们经常搞混。 1953年,美国气象局依字母顺序编制的热带风暴名单正式启用。1953年第一次热带风暴的名字为艾丽丝,从那时起直到1978年,热带风暴都是用女性的名字命名的。一些妇女组织后来为之抗议,认为这种命名方式具有歧视意味,因此到1979年,男性的名字也开始加入名单中。美国的这种命名方式后来为世界气象组织所采用,现在热带风暴的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管理的。 对热带风暴进行命名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巨大好处。在此之前,气象部门经常用发生时间加上经纬度来描述热带风暴,这种描述方式不但在交流时容易出差错,也没法区分在同一地点同时生成的两股热带风暴。而用名字来描述热带风暴则显得简单明了,有利于人们对热带风暴的预警,这种方式对气象站、海岸基地及航船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更具有巨大优势。 除了大西洋地区以外,全球热带风暴经常发生的地区现在也都形成了各自的热带风暴命名体系。其中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在进入21世纪之际,形成了一套由沿岸国家和地区共同命名的台风命名体系,这一体系共有140个名字供循环使用。 以21个名字命名每年形成的大西洋热带风暴,在一般的年份应当富富有余了。自有抽象记录的1851年以来,大西洋只有一年的热带风暴达到了21次,就是还没有开始用人名命名的1933年。但今年,在丽塔之后只有斯坦、泰米、文斯和威尔玛4个名字,而到热带风暴结束的11月底却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看来闹名字荒将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则,每年在大西洋热带风暴名字不够用时,接下来的热带风暴就用希腊字母来命名。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简直就是太无趣了,因为这就像我们在看一部电影,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有谁愿意被草草地称作“路人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