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关于中国国旗的知识

关于中国国旗的知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关于中国国旗的知识

国旗是代表国家的旗帜。古代的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却一直没有国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有了国旗,并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晚清。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帝国的旗帜。“龙”本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却被封建君主视为自己的化身;黄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贵的颜色,后来又成了皇帝的专用之色。出于“朕即国家”的观念,清廷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允许以黄龙旗(三角形)作为国旗使用。八十年代后期,清政府正式决定以长方形的黄龙旗作为官方使用的国旗,而旅外华商只能以三角形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这是中国最早的正式国旗。黄龙旗的旗面为黄色,上绘飞龙戏珠的图案;龙为青色,珠为红色,龙头向左上方昂起。 由於世界各国国旗皆为长方形,为顺应国际潮流,清廷於一八八八、一八八九年间将三角形龙旗改为长方形,此版国旗即固定使用至一九一二年民国成立後。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至十二日张勋复辟,复用龙旗为国旗,但仅短短十二天即告终止。二、民国时期。1906年12月,孙中山在同盟会干部会议上,论及未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提出沿用兴中会的青天白日,并加红色于其上,以纪念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同志;并解释说:红、蓝、白三色,则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但当时因意见不一,竟还有四种其他不同的主张:1、用十八星旗,黄星代表十八省,示皆黄帝子孙,红底示铁血主义(孙武、焦达峰提议)。2、用红、黄、蓝、白、黑之五色旗,以顺中国历史上之习惯,且含五族共和之义(宋教仁、陈其美主张)。3、用井字旗,以象征社会主义(黄兴、廖仲恺主张)。4、用金瓜钺斧旗,以发扬汉族之精神。不过,青天旗帜并未在会议中被通过,但之后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诸次革命战役,如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钦州防城、广西镇南关、云南河口、广州新军及黄花冈之役等等,都是采用“青天旗”来号召的。1911年,武昌起义时,湖北军政府采用了“十八星旗”,陈炯明在惠州用的是“井字旗”,陈其美等在上海用的是“五色旗”,各地旗帜不一。五色旗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决议: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理由是: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理由二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而南京起义时也是用的五色旗。(实际上,南京起义时间非常仓促,是在毫无旗号准备的情况下才以两江总督的五色旗为旗号的。)还决定将青天白日旗定为海军军旗,将武昌革命军初期所用的十八星旗定为陆军军旗。三、新中国。。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经过反覆讨论,上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筹备会一致通过作为国旗图案。按照曾联松的设想,一颗大星象徵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徵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徵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徵。毛主席在谈到五星红旗的含义时指出:这个图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49年9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国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五星两面相对。为便利计,本件仅以旗杆在左之一面为说明之标准。对于旗杆在右之一面,凡本件所称左均应改右,所称右均应改左。(一)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二)五星之位置与画法如下:甲、为便于确定五星之位置,先将旗面对分为四个相等的长方形,将左上方之长方形上下划为十等分,左右划为十五等分。乙、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处。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的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之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丙、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处。其画法为:以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个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角星。此四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