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谈谈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有何特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汉朝外交特点:
(1)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2)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3)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4)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
(5)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6)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二、唐朝外交特点:
(1)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有连续性。
(2)领域全面,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
(3)唐朝对外交往的彤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贸易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4)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影响巨大,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影响具有双向性。
三、宋元时期外交特点:
(1)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
(2)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四、明清时期外交特点:
(1)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如郑和下西洋。
(2)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
(3)自16世纪起,日本和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4)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5)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6)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同时出现罪恶的鸦片贸易。
(7)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扩展资料: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商路:
(1)秦汉:以陆路为主。当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欧各国。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已开辟。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2)隋唐:分海、陆两路。海路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到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
(3)明清:明朝初期海运船队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中西贸易兴旺一时。清朝康熙以后,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海上丝路不畅。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包办一切进出口贸易的独占权,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并非是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它惧怕国内汉人与外界勾结反清,从而威胁其统治。只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闭关政策在后期才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自卫性质。
虽然闭关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起到一些自卫作用,但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挥咱,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闭关锁国和狂妄自大是互相联结的,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与这种状态不无联系。
三、外交的主体
外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一些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日益活跃,也成为外交的重要参与者。如联合国的活动同各国外交密切相关,并影响、协调着各国外交。
四、外交的宗旨
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外交在实施过程中,各国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准则。
这些准则主要有《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等。
在此基础上的外交是平等和正义的外交,否则就是不平等和非正义的外交。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也只有在此基础之上,以和平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才有可能建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