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胜英其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历史上没有胜英其人,只是小说的虚构人物。 资料一:《中华武侠经典》总序】 晚清民国涌现过几位影响广泛,跻身曲苑书坛的武侠小说作家,如以武侠鼓吹民主革命的姚民哀(评弹艺人,代表作《四海擒龙记》)、张杰鑫(《三侠剑》)、常杰淼(《雍正剑侠图》)、蒋庭轸(《金刀会七义》)就都是创作上独力成书的评话演员。 《三侠剑》作者,与《雍正剑侠图》作者常杰淼是同门师兄弟。张杰鑫二十年代后期在天津说书,轮流上演《永庆升平》、《五女七贞》,上座率欠佳,便独出心裁,用《彭公案》、《施公案》某些人物为据,虚构出金刀将胜英、大头鬼王鬼见愁赶浪无丝夏侯商元、金头虎贾明等人物故事,攻山破寨,踏破江湖,极尽火爆热闹之渲染。不想一登书坛说演,竟大受欢迎,使听众们津津乐道。后来在天津、上海分集陆续出版,竟风行海内外,已经印行了37 集,全书尚未最后结束。 《三侠剑》和《雍正剑侠图》一样,在民国旧派武侠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对读者也有较深远的影响,当年可说是妇孺皆知,至今读者依然难于忘情。 【参考资料二:单老评书《三侠剑》的来龙去脉】 《三侠剑》原是天津评书艺人张杰鑫及其弟子所作,它和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是北方短打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部书,在北京评书中则与《彭公案》、《五女七贞》等共称“小八件”。三四十年代,提起胜英、童林之名,几乎无人不晓。评书艺人中有“贾明好说,胜英难讲”之艺谚,可见影响之深。此书的创作缘由是这样的:1900年以来,评书《彭公案》风行一时。民初天津评书名家英致长、王致玖、徐长盛三人决定编演新书目与之竞争。王致玖从其舅父处得来从宫里字纸箱中拾得的类似《三侠剑》的文字提纲,在英、徐的指导下,与弟子张杰鑫一起,编演了《三侠剑》。另有一种说法则是此书是张杰鑫偶得之。张原本擅说《东汉》和《永庆升平》,后因年龄增长而气力不足,使不动长枪书了,便想寻找一部合适的短打书。在看京剧《莲花湖》时触动灵机,以此故事为主前加后延,并将一些精彩情节摘摘挂挂、改头换面,杜撰成新书。当时此书较短,讲时不够一节(四个月左右),仅有百来天。后经其首徒孔轸清充实,加上武打情节,得以完整。张杰鑫反过来又跟徒弟学,终于成名书坛。 二十年代中后期,《新天津报》、《新天津晚报》曾连载张杰鑫口述本《三侠剑》。至1927年,刊到第九集《程家堡》时,张逝世。后由其弟子蒋轸庭、董枢权等继续编述,仍以张杰鑫的名义发表。1950年上海正气书局曾出版过此书,共37册,未终。此故事惊险奇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上座率极好。一时间,很多说袍带书的艺人纷纷改说《三侠剑》,一些初学者也常以《三侠剑》作为首演书目。因此,三十年代,《三侠剑》一书在京津书坛久演不衰。然而,从一问世,此书就存在很大争论,褒贬不一。此项不是本文侧重,不再赘述。 单本《三侠剑》共八册,包括《三侠剑》、《续三侠剑》和《后续三侠剑》。个人认为,此书在单田芳的评书作品中应属上乘之作。他摒弃了原著中的枝蔓情节和过于纷繁的人物,使线索清晰的同时仍能保持情节的紧凑。同时注意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像贾明、蒋伯芳、杨香武、林士佩等,都是可圈可点的。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三侠剑》中,单田芳明显注意到了原有史实,而在情节上作了相应变动。与张杰鑫原本比较,单本无疑更为精炼和集中,虽不及原有之热闹,但更符合当代听众的口味。 《三侠剑》一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彭公案》主要人物的长辈,部分人物和故事情节与《清烈传》相似。《三侠剑》主要讲述神镖将胜英、震三山肖杰、九头狮子孟凯等三侠和艾莲池、红衣道姑张紫清、夏侯商元三剑的故事。胜英是全书书胆,贾明、杨香武是书筋。明末,胜英与屠灿等八人结拜,占据逢虎山,劫富济贫。后来秦天豹触犯山规,被胜英镖打致死,这是《三侠剑》成书以前的故事,介于《明清八义》和《三侠剑》之间。 关于《三侠剑》的内容,则是讲述胜英在晚年时荣任十三省总镖局的总镖头,武林败类高双青作案后藏匿于莲花峪,由此开始平山灭寨的故事。胜英为缉捕高双青,与寨主林士佩比武,后扩展为南北英雄会的武斗。秦天豹之子秦尤(一名秦龙,应为笔误,两字只有一笔之差)为报父仇,潜入宫中盗宝,以此诬陷胜英。胜英被迫戴罪立功,捉拿盗宝人。此后即是总镖局与域外各山各寨各海岛的对峙,经过激烈战斗,在众多师兄弟及能人协助下,扫平五湖、三台、八大名山。像破二郎山、破莲花峪、棍扫萧金台、火烧喜事棚、二下南七省、打澎湖、破巢湖、夜走黑水湖,直到群雄聚会五打莲花湖,收万丈翻波浪韩秀。后部则说的是又有来自台湾的二蟹盗皇冠,胜英奉旨追查,攻打十二岛、十二滩,一剑会三铁,大破盘龙阵。因宝置阵内,又有八剑进八门,一剑斗三绝,直到平定台湾。单本《三侠剑》与此多有出入,像杭州擂和收台湾等,均是自撰。 【参考资料三:单田芳《三侠剑》后记】 听我老师李庆海说,最初的《三侠剑》故事产生于三十年代,创作者是张杰鑫老先生。该书问世后,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初时小报连载,后编撰成书,在街头、书摊广为流传。说书艺人如获至宝,尤其是评书演员,纷纷说讲这部小说,从曲艺之乡的天津传到华北和东三省,一直保持到解放初期。五十年代初被查禁,从此消沉了三十年之久。 党的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文艺复兴,百花齐放,有些人又想起了《三侠剑》,可惜年代久远,会说这部评书的人已寥寥无几。再因该书被查禁多年,使人心存余悸、谈虎色变,不敢说不敢演,更谈不到编撰成书了。 到了八十年代,有出版社向我邀稿,想把评书《三侠剑》成书发行,我当时又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这样一部广为流传的通俗小说又有了出头之日,既为评书节目拓宽了道路,又为喜欢通俗读物的读者带来乐趣,作为一个评书演员,理应义不容辞。犯愁的是,我从来没说过这部书,也没见过原本什么样,该如何下笔呢?所幸的是,我叔父单永槐及我老师李庆海都说过《三侠剑》,而且都说的不错。我小的时候爱听他们讲这部书,印象也很深,因此有些故事情节还记得,可大部分已遗忘了。我利用很长一段时间苦思冥想,想起来的就记录下来,想不起来的就编撰,最后终于利用录音带方式完成了这部评书读本,现分为《三侠剑》、《续三侠剑》、《后续三侠剑》出版。有人问我:“你说的《三侠剑》怎么跟原来的不一样?”我说:“原来的什么样我也不清楚,这就算是新编《三侠剑》吧。” 时光流逝,张杰鑫、李庆海、单永槐三位老先生早已仙逝,做为后人,我深深地怀念他们,感谢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