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尊称对方为“足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足下”在古代是一个对人很尊敬而自己又谦虚的称谓,适用于同辈之间或下级对上级,包含的意味与现代的“您”有些相似。
最早出现在古书面有记载的,是《战国策·燕策》,其中乐毅给燕惠王回复的一封信,里面写道:“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乐毅是原来的臣,燕惠王是原来的君,已经不是君臣关系了,故而乐毅选择了“足下”这个称谓,十分恰当。当然在同辈之中使用“足下”的称谓古书上数不胜数。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就有些奇怪这个称谓,足,明显是指脚,那么既然这是尊敬的称呼,怎可以能把对方称为脚下呢?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足下”这个称谓的来历。
晋朝有个叫嵇含的人,他编撰了一本《南方草木状》,在这本书中他引述了东方朔在《琐语》中事情:“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意思就是因为晋文公继位后,有一个之前帮他登上晋国国君的大功臣介子推,在晋文公为登上大位时落难,介子推曾经割自己的肉给他吃,功成身退隐居大山,晋文公为了想他出来当官继续辅佐自己,但介子推不愿意,晋文公就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山,但不小心把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很难过,就把介子推抱树而亡的这棵树,制成了木履,每次想到介子推当初帮助自己的功劳,就悲伤地看着木履想起介子推,于是“足下”开始演变成饱含尊敬的称谓。
当然,古代与“足下”有些类似的称谓也还有很多,最相似的应该是“阁下”,还有诸如“陛下”、“殿下”之特定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