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对子午谷奇谋可行与否,一直以来都争议不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一部分人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压根就行不通,诸葛亮的做法是正确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诸葛亮过于胆小,子午谷奇谋或许可以一试。

主要讨论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以及不被诸葛亮采纳的主要原因。

何为“子午谷奇谋”?有以下两种说法: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一、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三国志·魏延传》

二、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魏略》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两种说法略有差异。陈寿《三国志》的说法是,魏延率一万兵马,效仿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异道与诸葛亮会师潼关;而鱼豢《魏略》的说法,则是走子午谷道,利用夏侯楙怯懦无谋的特点,突袭长安。诸葛亮率主力大军出斜谷,经过右扶风地区,会师于长安。

不过就可信度而言,肯定是陈寿的《三国志》可信度更高,而且也更合理。突袭长安没多大的意义,达不到阻敌增援的效果,有多少北伐军都是白搭。

鱼豢身为曹魏的私家撰史人,对魏延“子午谷奇谋”这只不过是一个想法,没有付诸实践的东西。鱼豢所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一些谣传,以及他自己的猜想。

《三国志》不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原本就是蜀国人,而且他是“蜀中孔子”谯周的徒弟。《三国志》的成书,他收集了各国的史料,整理综合,以及考证排查。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蜀国虽然没有史官,但也不乏民间史匠,蜀书的内容,大多来自蜀国的民间史料。这些蜀国的史匠甚至有机会面对面的去采访魏延。所以可信度更高一些。

接下来!根据《三国志》的说法,分析一下魏延这条计谋的可行性。

由南郑至关中,有五条栈道可供选择。分别是子午道、斜谷道、傥骆道、陈仓道、连云道。魏延的选择,肯定是子午道,以及斜谷道,这点毋庸置疑。因为他的目标是会师潼关。

走子午道,绕过长安,往京兆国方向,经过华阴山,利用华阴山的优势,偷袭没有防备的潼关。诸葛亮则出斜谷道,吸引曹军的注意力。路程虽然很远,不过确实可行。

拿下潼关隘口,即意味着阻敌增援。曹魏的援军必须经过潼关,才能快速的支援到关中地区,否则就会绕更远的路。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而潼关隘口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易守难攻。且粮草储备充足。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魏延的一万人马足以正面抵御曹军。

诸葛亮从正面进攻,在曹军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拿下关中地区也并不是难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那你就错了。诸葛亮因为这个原因不采纳

斜谷道

或许有人会说,魏延能顺利通过子午谷道吗?子午谷栈道难以行军。加之曹魏的司马懿、曹真非等闲之辈,魏延或许出不了子午谷道就会中埋伏。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我只能说你多虑了。这五条大栈道中,除了连云道最难行,其他的几条栈道难度系数相差并不大。子午谷甚至多次被作为主要栈道用兵,比如后来的高闯王,他的几万大军,直接选子午道一条战线正面进攻。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而且子午谷比斜谷道还稍短一些。中埋伏的几率同样比不上斜谷道。因为斜谷道才是入关中的首选。

曹真为什么没有通过子午道,那是因为天降大雨三十日,这属于天灾,跟计谋本身的可行性无关。不光曹真难以行进,司马懿的正面大军,一样受阻难行。

桓温北伐,司马勋为何在子午道被击败。那是因为东晋与前秦处于最敏感时期。各条战线都是摆在明面上作战的,并不存在奇兵与埋伏的关系。

桓温的主战场,本来就设置在了子午谷一带。桓温率主力走水路,经过武关,袭击了蓝田一带。蓝田跟子午谷的距离,差不多几十公里之外。司马勋的少量兵马,很有可能是吸引前秦注意力的套路。

但是桓温在蓝田大胜后,马上进据灞上,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进攻长安。反而给苻雄找到了机会。苻雄兵峰直指司马勋,将司马勋等人击败。

至于高迎祥,这边就不多说了,同样是敏感时期,而且是主力大军全军向子午谷进发。

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何不同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很容易区分——非敏感时期

早前刘备执政期间,曹魏与蜀汉之间势同水火,边境战乱不断,彼此防守非常严密。但是!蜀中所发起的战役,大多都是由刘备亲自去指挥的,有张飞、黄忠等虎将来辅佐。

刘备夷陵兵败身死后,加之关羽、张飞、黄忠等一干老将相继陨落。诸葛亮又施行了闭国政策,五年之内,从来没有触碰过曹魏的边境。导致了曹魏放松警惕,曹魏边境的防御逐渐松懈,给蜀国找到了机会。史籍记载如下:

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所以!这是一条在非敏感时期提出来的计谋。诸葛亮的正面大军,尚且可以打出出其不意的效果,子午谷奇兵根本就不用担心被埋伏。

不能说有通行子午谷失败的案例,就一口否认此计的可行性。同样也有通行子午谷成功的案例。这个人就是钟会。具体内容如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钟会统十馀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趣汉中。

执行者则是魏兴太守刘钦

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中。

结果不必多说,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不能说有人失败过,这条计谋就永远行不通,得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

因此!在我看来,魏延的这条计谋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而且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但是!诸葛亮为什么拒绝了“子午谷奇谋”呢?是诸葛亮的军事失误吗?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绝对不是,诸葛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作为一员将领,魏延的这条计谋非常了不起,可以说是一条奇谋。但是子午谷奇谋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却不符合蜀国的“国策”。短暂的胜利之后,可能会为蜀国迎来更大的失败,甚至会加快蜀国的灭亡。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的实力最弱,兵力不过十万左右,国力困乏,人口、经济远不如曹魏以及东吴。曹魏自曹操统一北方以来,中原地区国泰民安,鲜有战事发生,根基非常的稳固,并非速亡之国。

而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恰恰是想速灭曹魏。

无论《三国志》的说法,或者是《魏略》的说法。魏延的这条计谋,他所觊觎的都是曹魏的关中、凉州地区。不可否认,魏延的胃口太大了,他想把雍凉地区统统的吞进肚子,而且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吞进肚子。但是他难以消化。

曹魏为什么不主动起兵伐蜀?是因为他们国力不如蜀国吗?是因为他们兵力不如蜀国吗?是因为他们人才不如蜀国吗?

这些都不是!!!

曹魏在打一把非常高明的牌,曹魏的基本国策是“修养身息,不战而胜”。这条基本国策是孙资提出来的。

起初,魏明帝曹睿本来打算大举伐蜀的,魏国的朝中大臣也大多支持伐蜀。唯独散骑常侍孙资持不同的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及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

孙资的这段话,说的曹睿心服口服,决定以休养生息,养国养民为第一要务。在国力上压倒吴蜀,使吴蜀两国不战而败。

魏国并不是没能力攻打蜀国,而是想用最高明的办法取得胜利,所以才会在各条战线上采取守势的态度。

如果施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顺利的拿下了雍凉地区,无异于逼迫曹魏以文治变为武功,以武力去解决问题。

曹魏大军将会倾巢而出,反扑蜀汉。

另一方面!东吴见蜀汉拿下了雍凉,坐拥益州、雍州、凉州三大州。这三大州的领土疆域加在一起,甚至不下于曹魏剩下几个州的领土。东吴能开心吗?

如果东吴不对曹魏用兵,那么蜀国的压力就会更大。即便蜀汉打赢了曹魏,那么接下来坐收渔利的,也只会是东吴。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对魏国这样的根基稳固的非速亡之国,不能一开始就去找他决战。关羽北伐襄樊一带,不正是想要速亡曹魏吗?结果得不偿失,反被东吴咬了一口。

诸葛亮的战略目的非常明了,他不能贸然跟曹魏决战,不能一下子就去捅破了曹魏的心脏。蜀汉的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大多选择靠近祁山附近,攻打的都是曹魏边境比较偏远的地方。

第五次北伐,他敢出武功的原因。是因为东吴、蜀汉各举十万大军,这是一个决战的机会。前四次北伐,他从来不敢太靠近关中地区。

就拿第一次北伐来说。诸葛亮的战略目的明显不是关中,而是更加偏远的陇右一带。他想拿下陇右地区,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北伐平台,解决掉蜀道难行,粮草押运不继等问题。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北伐平台,与曹魏展开持久战,逐渐蚕食曹魏的领土。

所以!诸葛亮不同意子午谷奇谋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条计谋毫无可行性。而是两人的大战略方向不同。魏延贸然与曹魏决战,不符合蜀国的基本国策。